[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式抗废用性肌萎缩治疗仪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470929.9 申请日: 2019-04-09
公开(公告)号: CN210331102U 公开(公告)日: 2020-04-17
发明(设计)人: 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A61H23/02 分类号: A61H23/02
代理公司: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代理人: 朱孔妙
地址: 710049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穿戴 式抗废用性肌 萎缩 治疗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抗废用性肌萎缩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治疗仪结构复杂等问题。本可穿戴式抗废用性肌萎缩治疗仪包括电源、开关、单片机控制器、电路板、屏幕显示器以及振动探头,电源用于供电,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屏幕显示器与单片机控制器通讯连接并用于显示,单片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路板生成正弦电流,振动探头包括呈螺旋状的线圈以及沿线圈轴向穿设的金属芯、固设于线圈两侧部的磁块,线圈通过正弦电流时使金属芯产生随正率电流变化的磁性,金属芯在磁块的作用下沿线圈轴向作往复运动,金属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人体接触的振动触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肌萎缩治疗仪,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式抗废用性肌萎缩治疗仪。

背景技术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运动减退、制动或肌肉去负荷均可使骨骼肌出现明显的废用性萎缩,而临床上许多疾病(如运动损伤、瘫痪等)或治疗措施(如骨折固定等)又常常伴有运动减退或要求制动与肌肉去负荷。肌肉萎缩严重影响到人体的系统训练、运动寿命以及日常生活。因此,探明骨骼肌在这些情况下发生废用性萎缩的机理,继而寻找出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的有效措施,是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关于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机理的学说或假说,目前研究多集中于神经营养障碍学说、神经冲动减退学说和氧化应激学说。除三种假说外,肌肉代谢的紊乱、肌肉张力与紧张性的降低及细胞凋亡等在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中都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人们推测,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实质上是由多源性因素所引起的。长期以来,尽管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他们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梭外肌的形态结构改变、蛋白质代谢变化、酶学特性及钙转运功能改变等方面。

穿戴式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放于衣服和配件中的一种便携式数字化产品,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这一理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人机最佳协同状态。穿戴式产品从概念、人机关系、交互方式、功能、应用领域以及设计和开发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传统移动产品的范畴,是如今全新的一种概念和模式。早在 2014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会上,智能可穿戴设备便成了主角,其占了整个展会的半壁江山,几乎渗透入所有消费电子品中。近两年来,穿戴式技术已经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医疗卫生行业。可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因其可实现对人体非介入的检测和远程诊疗从而被寄予厚望。

将穿戴式技术应用于抗肌萎缩领域,将会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虽然已经有研究机构投入了此项研究,但是这些产品要么只能是医护人员才能进行操作,要么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太差,至今真正走入普通家庭的穿戴式抗肌萎缩医疗设备却并不多见且缺点明显,例如价格昂贵、操控的专业性较强、功能不够专一。因此,实际应用中,急需一种成本较低且检测结果相对可靠的穿戴式抗肌萎缩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抗废用性肌萎缩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穿戴式抗废用性肌萎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开关、单片机控制器、电路板、屏幕显示器以及振动探头,所述的电源用于供电,所述的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所述的屏幕显示器与单片机控制器通讯连接并用于显示,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路板生成正弦电流,所述的振动探头包括呈螺旋状的线圈以及沿线圈轴向穿设的金属芯、固设于线圈两侧部的磁块,所述的线圈通过正弦电流时使金属芯产生随正率电流变化的磁性,所述的金属芯在磁块的作用下沿线圈轴向作往复运动,所述金属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人体接触的振动触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治疗仪时,开启开关并接通电源,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电路板产生正弦电流,正弦电流流经螺旋状的线圈时使金属芯产生的磁力大小随电流变化而变化,使得金属芯在磁力的作用下与磁块相互作用,实现金属芯沿线圈轴向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振动触头的振动,用于治疗肌萎缩。本实用新型运用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振动触头的振动,生产成本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0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