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67493.8 | 申请日: | 2019-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8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冲压模具包括设置在冲压设备本体上部的上模,以及设置在冲压设备本体下部的下模,上模相对于下模进行上下活动,上模和下模通过上下压合实现对原材料的冲孔,上模包括由外至内相互抵靠固定的上模座、上模垫板冲头固定板、脱料背板、脱料板;下模包括由外至内相互抵靠固定的下模座、下模垫板、下模板;上模和下模之间按工序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冲孔冲头、翻孔冲头、倒角冲头、翻孔整形冲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冲压翻孔后可对零件原材料端部进行翻孔倒角、且翻孔倒角工序不会影响原本翻孔尺寸的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冲压技术领域,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安装在压力机上,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冲压动力的作用下带动上模与下模的开合而将其之间的原材料发生分离或者塑性变形,从而可以加工出所需要的零件。
目前,冲压模具的分类为单冲模(单工序模)、连续模(多工序模)、复合模、高速模等。无论哪种模具都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裁切、冲孔、折弯、翻边、整形、翻孔、拉伸、卷圆、切舌、凸包等工序,形成冲压零件。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830931.X,专利名称为:一种汽车精密冲压无预冲翻孔结构模具,公开了,一种汽车精密冲压无预冲翻孔结构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通过上垫板与所述上模座相连的上夹板,该翻孔结构模具还包括压料板、翻孔针、翻孔凹模、顶针组件、通过下模垫板与下模座相连的下模板,压料板与下模板形成供产品通过的通道,翻针孔上部设置在上夹板内,下部设置在压料板的翻孔针容纳孔内,翻针孔与压料板滑动配合,翻孔凹模设置在下模板内,翻孔凹模与所述翻孔针相配合。以及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240767.0,专利名称:一种冲压模具翻孔的旋切模具结构,公开了冲压模具翻孔的旋切模具结构,解决了部分冲压模具上翻孔高低不齐、翻孔暗裂的难点。以及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1030830.5,专利名称:一种零件冲孔翻孔模具总成,公开了,一种零件冲孔翻孔模具总成,具有冲孔模具和翻孔模具,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固定冲头的上模架和设有凹模的下模架,所述凹模上设有冲头下落通过的通孔,所述上模架的底部设有卸料板,所述翻孔模具包括具有上模芯的上模和设有与所述上模芯相对应的下模芯的下模,所述上模芯上设有凹槽,所述下模上设有伸入到所述上模芯的凹槽内的翻孔冲头。
综上所述,现有的冲压模具在对零件进行翻孔工序后,所形成的翻孔端部会有毛刺存在,当后续零件组装时需要穿过翻孔的时候,毛刺的存在会把相关零件原材料的表面刮花,甚至会破坏相关零件原材料的表层。虽然可以通过二次加工的方法对翻孔零件原材料进行去除毛刺,但会增加人力、设备、时间和成本。
因此,为进一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需研发一种在翻孔工序后可对零件原材料端部进行倒角工序、且倒角工序不会影响原本翻孔尺寸的冲压模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冲压翻孔后可对零件端部进行翻孔倒角、且翻孔倒角工序不会影响原本翻孔尺寸的冲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冲压模具,包括设置在冲压设备本体上部的上模,以及设置在冲压设备本体下部的下模,所述上模相对于所述下模进行上下活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通过上下压合实现原材料的冲孔,所述上模包括由外至内相互抵靠固定的上模座、上模垫板冲头固定板、脱料背板、脱料板;所述下模包括由外至内相互抵靠固定的下模座、下模垫板、下模板;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按工序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冲孔冲头、翻孔冲头、倒角冲头、翻孔整形冲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模中设置有冲孔冲头、倒角冲头、第一翻孔尺寸限位块、第二翻孔尺寸限位块、翻孔整形限位块;所述下模中设置有翻孔冲头、翻孔整形冲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孔冲头上下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翻孔尺寸限位块与所述翻孔冲头上下对应;所述第二翻孔尺寸限位块与所述倒角冲头上下对应;翻孔整形限位块与所述翻孔整形冲头上下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7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μLED电流模式像素驱动电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