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66204.2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8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沈沛诚;苏毅;刘国懿;冯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1/00;B25J19/00;B25J19/02;B08B1/00;B08B3/02;B63C11/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清洗 机器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系统,包括水面平台和水下清洗机器人,所述水面平台包括水面控制站和高压水泵,所述水下清洗机器人搭载图像采集单元、动力单元、清洗单元、控制单元、缓冲单元和机械手,所述水面控制站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高压水泵出水端与清洗单元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图像采集单元、动力单元、清洗单元和机械手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省水下清洗工作的人力消耗,提高效率和安全性,适用于多种复杂工作环境,同时加强了对水下清洗机器人的保护,极大地提高了水下清洗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下检测对水下建筑物、船舶、管道等的安全使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水下机器人用于水下检测与传统的人力检测相比,有着安全性高、经济性好、检测效率高等优点,使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下检测还能得到更精确的检测结果。但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检测环境。
对于经常全部或者部分要在水下进行工作的建筑物、船舶、管道来说,其水下部分往往在表面附着着许多贝类、藻类等垢层,这些垢层会将表面破损遮挡,对水下检测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也有的垢层下面并没有破损,但却影响到了被遮挡部分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清理垢层,而用水下清洗机器人进行水下清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已有使用水下清洗机器人完成水下清洗工作的相关专利,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CN106984575A公开的一种水下构筑物清洗系统,通过实现清洗工作的自动化,为水下构筑物的探伤检测、成像提供更加清晰的检测环境,相比于传统人工下水操作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危险性,并可以对堤坝上难以除去的污秽物进行有效的清洗。但该水下构筑物清洗系统采用了钢丝牵引单元来移动清洗装置,灵活性较差。又如CN201811346694公开的一种船底智能水下清洗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可通过推进器使机体进行90度倾斜,使其贴附在船底,再和履带配合使其在船底表面进行移动,启动清洁刷和高压水枪对船底进行各方位清理。但该水下清洗机器人存在对定点进行清洗时不易保持稳定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系统,包括水面平台和水下清洗机器人,所述水面平台包括水面控制站和高压水泵,所述水下清洗机器人搭载图像采集单元、动力单元、清洗单元、控制单元、缓冲单元和机械手,所述水面控制站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高压水泵出水端与清洗单元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图像采集单元、动力单元、清洗单元和机械手相连接。该技术方案在实现水下清洗无人化的基础上,相较于已有方案,水下清洗机器人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和更高的稳定性。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水下高清照相机和照明设备,所述水下高清照相机用于实时拍摄水下清洗情况,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照明设备用于改善光照条件,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水下高清照相机默认始终打开,在水下清洗机器人前往指定待清洗点时用于确认附近情况,在水下清洗机器人进行清洗工作时用于确认清洗状况和清洗进度。水下高清照相机由控制单元直接控制,其获取的图像信息经过通信装置传输至水面控制站。照明设备默认始终打开,亮度根据水下光照条件进行调节。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螺旋桨推进器和马达,所述螺旋桨推进器用于为水下清洗机器人提供动力,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马达与清洗单元相连接。螺旋桨推进器除了为水下清洗机器人提供动力外,还可以用于抵消清洗时射流喷嘴引起的反作用力。马达为滚刷提供动力,转速可由控制单元控制,由于滚刷直接与水接触,在连接处应做好防水处理。
所述清洗单元包括射流喷嘴和滚刷,所述射流喷嘴用于清洗待清洗物表面,其进水端与高压水泵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滚刷用于辅助射流喷嘴完成清洗任务,与马达相连接并由其提供动力。为了使水下清洗机器人在清洗时有更好的稳定性,射流喷嘴的布置应采用对称布置,射流喷嘴由高压水泵提供有压水,由控制单元控制开关。滚刷应采用耐磨损且不溶于水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6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微型海水淡化装置
- 下一篇:升降装置及运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