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快速充气式手机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5718.6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0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欣蕾;潘静慧;林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B63C9/15;H04M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壳 本实用新型 气瓶组件 气囊 气瓶 嵌入 顶针 和气囊组件 快速充气式 应急 气囊组件 携带方便 旋转气瓶 压缩气体 进气阀 气门嘴 顶开 阀板 内置 充电 户外 落水 自救 燃料 消耗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急快速充气式手机壳装置,该装置由气瓶组件、气囊组件和手机壳组成。气瓶组件和气囊组件连接后嵌入手机壳内,当在户外不慎落水或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抠出嵌入手机壳的气瓶,旋转气瓶或者手机壳,气囊进气阀内置顶针可以顶开气瓶的气门嘴阀板,压缩气体快速充满气囊,起到应急自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不消耗燃料或电力,不需要投加任何药剂,无需充电,携带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快速充气,用于应急自救的手机壳装置,特别适用于户外,尤其是水域辽阔的地带,比如江河,湖泊等。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都会发生许多起意外溺水事件,导致很多人因意外溺水而死亡的悲剧。根据中国公共卫生组织报道所述;溺水是导致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的第3位死因,在0-14岁年龄组是第1位死因。我国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因溺水而死亡,平均每天有约100名14岁以下的儿童因意外溺水而失去生命。根据世界健康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年平均有372000人溺水死亡;平均每天有近500个孩子死于溺水。溺水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儿童、青少年在河边玩耍、洗澡和游泳时发生意外,或在玩耍时落入水井、粪池或阴沟等。
水体周围没有屏障,没有明显警示标识,娱乐场所缺少救生员和监视设备,以及某些设计上的缺陷,都会导致溺水危险的发生。除了应加强防溺水的意识和增加防溺水的措施外,更需要一些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随身携带、可快速充气的应急自救装置。现有的气囊技术的应用,多用于大规模设备上。比如针对交通事故发明的汽车安全气囊,存在应用范围局限,造价高,运行维护复杂且存在安全隐患等。救生衣等则存在体积大,携带不便等不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应急快速充气式手机壳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随身携带、可快速充气的优点,可以实现应急自救、保护人身安全,减轻落水事故导致的伤害,又可作为日常手机的保护壳及支架使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快速充气式手机壳装置,包括:气瓶组件、气囊组件和手机壳;其中,手机壳正面为手机夹槽,手机壳背面设有装盛气囊组件和气瓶组件的复合凹槽,并设有扣盖;气瓶组件通过螺纹和气囊组件连接后,置入手机壳背面。
所述的气瓶组件包括气瓶和气门嘴;气门嘴和气瓶通过螺纹连接,气门嘴靠近气瓶一侧外断面为六角断面,方便安装;气门嘴阀板向外一侧设有第一顶针,气门嘴阀板内侧通过弹簧顶紧,以向气瓶充气并密封。
所述的气囊组件包括气囊和充气阀,二者通过螺纹连接;充气阀主体为具内螺纹的圆柱形螺帽,并内置第二顶针,充气阀外侧设有对向细金属棒;设有内螺纹的充气阀另一端又和气门嘴的外螺纹连接,组装时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间隔一定距离;充气阀外侧所设对向细金属棒,既起到了将组合后的气瓶组件和气囊组件与手机壳固定的作用,又为嵌入手机壳背面的气瓶抠出提供了旋转轴。
紧急情况使用时,可先将嵌入手机壳背面的气瓶抠出,然后只需要将气瓶和充气阀对向旋进,第二顶针通过第一顶针将气门嘴阀板顶开,气道联通即可实现快速充气;气囊由于膨胀作用迅速将扣盖崩开,这样借助膨胀后气囊的浮力作用,可以使落水者漂浮在水中,从而起到应急救生的作用。
在无紧急情况时,也可以抠出气瓶,作为手机支架使用。
所述的气瓶为耐高压防爆小钢瓶,瓶内压缩气体为氮气。
所述压缩气囊的材质为尼龙,气囊内层涂有极薄的密封橡胶层。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消耗任何电力,无需充电;
2.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由于通过人为控制,不会出现手机摔落压缩气囊就弹出的情况,在人意识到危险时,可通过简单操作实现充气自救;
3.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与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结合,但并不会妨碍使用者正常使用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5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球
- 下一篇:一种智能传感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