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衡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4410.X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3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生;李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贵生;李献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50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右支架 左支架 左脚踏 右脚 平衡车 铰接 转动 本实用新型 感应装置 右轮 铰接位置 驱动车轮 驱动装置 左轮架 提手 电源 | ||
1.一种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左支架(1)和右支架(2),左支架(1)的左侧铰接有左轮架(4),右支架(2)的右侧铰接有右轮架(5),左轮架(4)上设置有左车轮(61),右轮架(5)上设置有右车轮(62);
所述左支架(1)和/或右支架(2)内设置有电源(15);
所述左支架(1)上设置有左脚踏(12),左脚踏(12)可相对左支架(1)进行转动或者左脚踏(12)可相对左支架(1)进行转动的趋势,左脚踏(12)的下方设置有感应左脚踏(12)运动/运动趋势的第一感应装置(13),第一感应装置(13)给予左轮架(4)内驱动装置运动的信号;
所述右支架(2)上设置有右脚踏(22),右脚踏(22)可相对右支架(2)进行转动或者右脚踏(22)可相对右支架(2)进行转动的趋势,右脚踏(22)的下方设置有感应右脚踏(22)运动/运动趋势的第二感应装置(23),第二感应装置(23)给予右轮架(5)内驱动装置运动的信号;
所述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铰接位置设置有提手(3),当上拉提手(3),左支架(1)和右支架(2)对折,并且,左、右轮架(4,5)相对铰接位置转动直至左车轮(61)的内侧端面贴近左支架(1)的端面,右车轮(62)贴近右支架(2)的端面;当松开提手,左、右支架(1,2)可打开,并且左、右轮架(4,5)侧向支撑在左、右支架(1,2)的侧边形成骑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1)与右轮架(5)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2),右支架(2)和左轮架(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71),当处于骑行状态,第一连接杆(72)和第二连接杆(71)支撑于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下端,当处于折叠状态,第一连接杆(72)和第二连接杆(71)处于左支架(1)和右支架(2)之间的折叠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72)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架(1)的下端,右轮架(5)侧向延伸出右铰接座(55),第一连接杆(72)的另一端铰接在右铰接座(55)上;所述第二连接杆(71)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架(2)的下端,左轮架(4)侧向延伸出左铰接座(45),第二连接杆(71)的另一端铰接在左铰接座(45)上,并且,左铰接座(45)和右铰接座(55)的高度大于左轮架(4)和右轮架(5)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铰接位置位于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下端接触位置,当处于骑行状态时,左支架(1)和右支架(2)的端面相互抵靠并相互支撑;所述左轮架(4)与左支架(1)的铰接位置位于左支架(1)的侧边,所述右轮架(5)和右支架(2)的铰接位置位于右支架(2)的侧边,当处于骑行状态时,左轮架(4)的侧端面抵靠在左支架(1)的侧边并相互支撑,右轮架(5)的侧端面抵靠在右支架(2)的侧边并相互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架(4)与左支架(1)和右轮架(5)与右支架(2)两者的铰接位置均位于左轮架(4)和右轮架(5)重心位置的上方,当上拉提手(3),左轮架(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相对铰接位置转动直至左车轮(61)的内侧端面贴近左支架(1)的端面,右车轮(62)贴近右支架(2)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轮(61)和右车轮(62)内均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左轮架(4)的下端设置与轮毂电机的转轴相适配的凹陷,压块(51)将轮毂电机的转轴压紧在左轮架(4)的凹陷内;所述右轮架(5)的下端设置与轮毂电机的转轴相适配的凹陷(52),压块(51)将轮毂电机的转轴压紧在右轮架(5)的凹陷(5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的转轴侧壁设置有端面,当压块(51)压紧在转轴上时,转轴隐藏在凹陷内并且压块(51)与所述端面相抵接,转轴不可相对左轮架(4)/右轮架(5)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贵生;李献,未经李贵生;李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44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三轮车中置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电动车停放时电门启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