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刺点止血压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56046.2 | 申请日: | 2019-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7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白颖;杨艳;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彭秀丽 |
| 地址: | 1000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止血 压迫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点止血压迫器,包括用于压迫穿刺点的气囊和用于定位支撑和平衡气囊的气囊支架,气囊支架设置在气囊的上方;气囊上设有通气导管,通气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阀,用于调节气囊内的气体量;在气囊支架相对称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带,通过固定带将气囊固定在穿刺点处,使用时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达到止血的效果,当作用在穿刺点上的压力较大时,可对气囊进行放气,当作用在穿刺点上的压力较小时,可对气囊进行充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止血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点止血压迫器。
背景技术
血管介入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指征宽、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在血管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随着血管介入手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穿刺点出血问题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传统压迫止血法是拔出导管鞘的同时准确用手按压穿刺点15分钟,然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该操作力度不容易控制,医护人员须手压,增加医护人员劳动量,并浪费了医护人员时间;且绷带加压包扎后患者肢体需要制动时间长,患者非常痛苦,如果不慎屈腿可导致加压失灵。为此人们开发了血管穿刺介入术后的止血压迫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旋钮式止血压迫器,包括螺杆、调压板、调节环和压力块,调压板上设有通孔,螺杆设置在调节环与通孔内并与调节环螺纹配合,螺杆与压力块连接,压力块为扁平型,调压板两端设有固定带,使用时旋转调节环联动螺杆,使压力块压紧穿刺点,且可通过螺杆来调节压迫的力度,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当调节环旋转过多时,容易导致螺杆连同压力块与调压板分离,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另外,由于压迫止血器材质过硬,给患者带来不少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气囊式穿刺点止血压迫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刺点止血压迫器,包括用于压迫穿刺点的气囊和用于定位支撑和平衡所述气囊的气囊支架,所述气囊支架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上方;所述气囊上设有通气导管,所述通气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阀,用于调节所述气囊内的气体量。
所述气囊为带有空腔的椭圆体结构。
所述气囊支架为弧形十字交叉结构。
所述气囊支架的端部为弧形结构。
所述气囊支架相对称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带,用于将所述气囊固定在皮肤穿刺点处。
所述固定带为弹性绷带。
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带上设有第一粘贴带,另一个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和第一粘贴带对应的第二粘贴带。
所述第一粘贴带和第二粘贴带为相配套的魔术贴。
所述充气阀连接有充气机。
优选地,所述充气机为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穿刺点止血压迫器,通过固定带将气囊固定在穿刺点处,使用时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达到止血的效果,当作用在穿刺点上的压力较大时,可对气囊进行放气,当作用在穿刺点上的压力较小时,可对气囊进行充气。
B.本实用新型穿刺点止血压迫器,还设有弧形十字交叉气囊支架,与固定带相结合,用于定位支撑和平衡气囊在穿刺点的位置,防止气囊脱离穿刺点,造成血肿或出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6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