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5535.6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2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承发;李大明;李朝晖;陈凤银;张长乐;汪克春;汪宁;肖杰玉;赵峰娃;考传利;杨长青;王虎山;秦宗甲;邱振夏;任明政;温亚菲;鲁朝朋;胡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芜湖海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海螺川崎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M11/02;F27D3/00 |
代理公司: | 34107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炉 输送设备 本实用新型 金属膨胀节 高效运行 危险废物 插板阀 翻板阀 水泥窑 投料口 隔热 投料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应用于水泥窑处置危险废物料,包括固废输送设备与分解炉(9);在所述的固废输送设备与分解炉(9)的投料口之间,设置两道插板阀(3)、两道翻板阀(4)、一道金属膨胀节(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有效的隔热,分解炉内热量不再回流,不会损坏输送设备,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窑处理废物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料的过程中,在向分解炉内进行投料时,若投料装置仅有与分解炉接触的下料溜子,皮带机受分解炉的回火或回热影响,若设备的布置中没有进行有效的隔热,容易造成分解炉内热量回流,导致部分输送设备烧坏,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其目的是防止分解炉内的热量回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应用于水泥窑处置危险废物料,包括固废输送设备与分解炉;在所述的固废输送设备与分解炉9的投料口之间,设置两道插板阀、两道翻板阀、一道金属膨胀节。
按照从所述的固废输送设备到分解炉的投料口的顺序,所述的插板阀、金属膨胀节和翻板阀的分布方式为:一道插板阀、一道翻板阀4、一道金属膨胀节、一道翻板阀、一道插板阀。
所述的插板阀为气动高温插板阀。所述的翻板阀为单层气动锁风翻板阀。
所述的插板阀、翻板阀、金属膨胀节的阀体的材料可耐高温为1100℃;所述的阀体内部耐火材料的浇筑料厚度为100mm,其有效内部尺寸不小于400mm×400mm。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的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插板阀、翻板阀的开启关闭通过中控室控制;同时,上下两道插板阀之间进行联锁,实现间隔开闭;上下两道翻板阀之间进行联锁,实现间隔开闭。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有效的隔热,分解炉内热量不再回流,不会损坏输送设备,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热量回流系统图。
1、皮带机,2、皮带秤,3、插板阀,4、翻板阀,5、膨胀节,6、压缩空气管道,7、空气炮、8、储气罐,9、分解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应用于水泥窑处置危险废物料,包括固废输送设备与分解炉9;所述的固废输送设备为皮带机1;固体废料投放到皮带机1的皮带上,经过皮带秤2的计量,获得其重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控制。
固体废料最后进入分解炉9进行焚烧处理。储气罐8存储由窑尾旁压缩空气主管来的压缩空气,再送至各用气点管道。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防止分解炉内的热量回流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废投料时防止分解炉热量回流的系统,在所述的固废输送设备与分解炉9的投料口之间,设置两道插板阀3、两道翻板阀4、一道金属膨胀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芜湖海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海螺川崎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芜湖海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海螺川崎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55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窑分解炉的废物进料接口结构
- 下一篇:焚烧供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