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55354.3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4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2 |
| 代理公司: | 50210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传智 |
| 地址: | 40277***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壳体 输油槽 支承座 导油 轴承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的 变速器壳 整体成型 体内 室内 内壁 汽车变速器壳体 润滑油路装置 变速器 方向延伸 供润滑油 径向布置 凸起部位 变速箱 润滑油 输出端 凸起部 轴承室 飞溅 连通 环绕 占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装置,变速器壳体内设有轴承室,变速器壳体内设有位于轴承室内的且与变速器壳体整体成型的支承座;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输油槽,输油槽接收变速箱体内飞溅的润滑油;变速器壳体上还设有与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位于输油槽的一侧并沿着输油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支承座上设有供润滑油流入到轴承室内的缺口,该缺口沿着支承座的径向布置,缺口的一端与输油槽的输出端连通;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整体成型的导油组件,导油组件位于轴承室内,且支承座环绕在导油组件的周围。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降低占用变速器内部空间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带来了汽车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每个整车企业对汽车零部件低成本和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不仅要求有优良的性能,更要求有低廉的成本,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取一席之地。
变速器作为动力输出和转换的零部件,对内部各系统的润滑有着极高要求,当前大部分变速器都设计有独立的输油槽,变速器运转时,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润滑油飞溅,飞溅起来的润滑油靠重力流入输油槽,在通过输油槽流入需要润滑的轴承。
现有的润滑油路装置是由螺栓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的输油槽构成,当内部齿轮运转时,润滑油被齿轮搅动并甩在壳体内壁上,然后靠重力流入输油槽内,由于输油槽是倾斜安装,所以润滑油会沿着输油槽延伸的方向流入轴承室位置,起到润滑作用。
现有润滑方案需要设计专用的输油槽,在壳体上设计有输油槽安装点,并且需要螺栓固定,有以下缺点:1)该方案输油槽占用了一部分空间,使得变速器内零件的布置更加拥挤;2)增加了输油槽,螺栓等零件,增加了设计成本;3)降低了生产节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降低占用变速器内部空间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装置,包括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壳体内设有轴承室,变速器壳体内设有位于轴承室内的且与变速器壳体整体成型的支承座;
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输油槽,输油槽接收变速箱体内飞溅的润滑油;变速器壳体上还设有与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位于输油槽的一侧并沿着输油槽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支承座上设有供润滑油流入到轴承室内的缺口,该缺口沿着支承座的径向布置,缺口的一端与输油槽的输出端连通;
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整体成型的导油组件,导油组件位于轴承室内,且支承座环绕在导油组件的周围。
进一步,所述输油槽包括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第一油槽的一端和第二油槽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油槽的一端与第二油槽的一端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导油组件包括:
将润滑油导入到转轴内孔中的导入部件,该导入部件的一端设置于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导入部件的另一端为延伸到转轴内孔中的自由端;以及
设置于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的一端与支承座的内壁面连接,引导部件另一端设置于导入部件的周面,引导部件将从所述缺口流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导入部件中。
进一步,所述导入部件包括设置有输油通道的导入体。
进一步,所述导入体包括周面设有开口的开口环,开口环上的开口沿着导入体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开口环的开口与所述支承座上的缺口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5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