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52949.3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0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固德莱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M6/90 | 分类号: | B62M6/90;H01M2/10 |
| 代理公司: | 12209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玲 |
| 地址: | 30161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盒 嵌装槽 安装板 端板 本实用新型 结构设计科学 安装稳定性 暗锁 暗锁结构 电源连接 多点固定 固定电池 两端部 车梁 晃动 取放 管制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在电池盒的两端部均安装有端板,车梁管制有电池盒嵌装槽,并在该嵌装槽的两端制有安装板,电池盒的端板及相应侧电池盒嵌装槽安装板上设置第一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盒任意一端的端板与该侧电池盒嵌装槽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锁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其采用辅助暗锁来实现电池盒的多点固定,从而提高电池盒的安装稳定性,有效避免其晃动造成的电源连接不稳定等现象,同时可满足电池盒多朝向安装,电池盒朝下安装时取放更加方便且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电池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隐藏式电池盒与车梁管的锁装通过弹簧锁来实现,即通过弹簧锁的锁舌嵌入至电池盒端部的锁孔中,实现锁定。现有的电池盒单一的弹簧锁安装结构,其固定点单一,容易产生晃动。由于现有的隐藏式电池盒的一端制有放电口,其需要与车梁管上嵌装的入电口连接可靠后,才能实现电源的导通。因此,电池盒的晃动,极易造成电池盒放电口跳电,造成供电不稳定,影响骑行。另外,现有的隐藏式电池盒,其均为安装于车梁管的上部,若该车梁管的上方还有横梁等部件时,电池盒的取放容易受到影响,不太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其采用辅助暗锁来实现电池盒的多点固定,从而提高电池盒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其晃动造成的电源连接不稳定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在电池盒的两端部均安装有端板,车梁管制有电池盒嵌装槽,并在该嵌装槽的两端制有安装板,电池盒的端板及相应侧电池盒嵌装槽安装板上设置第一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盒任意一端的端板与该侧电池盒嵌装槽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锁装结构。
而且,所述第二锁装结构包括在电池盒任意一端的端板上制有暗锁孔,在车梁管的电池盒嵌装槽的相应侧的安装板上制有弹簧锁,该弹簧锁包括滑道、锁舌、弹簧及滑钮,滑道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上,滑道内滑动安装锁舌,锁舌上部连接滑钮一端,滑钮另一端位于车梁管的管壁外表面,锁舌后端连接弹簧锁,锁舌由弹簧顶压保持伸出状态,锁舌伸出并嵌装入端板上所制的暗锁孔内。
而且,所述第二锁装结构与第一锁装结构位于电池盒的同侧或分别位于电池盒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通过设置第二锁装结构,实现隐藏式电池盒的多点固定,提高安装稳定性,克服原有单点固定,容易造成电池盒安装不稳定,容易产生晃动、跳电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采用由滑道、锁舌、弹簧及滑钮组成的弹簧锁,构成第二锁装结构,锁舌在弹簧顶压下保持伸出状态,当电池盒嵌入时,锁舌在电池盒挤压下先缩回,当电池盒嵌装入到底部时,锁舌伸出嵌入暗锁孔中,完成锁定。
3、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电池盒的暗锁结构,第二锁装结构与第一锁装结构位于电池盒的同侧或分别位于电池盒的两侧,均可实现电池盒的有效固定安装,由于第二锁装结构的构件体积小,占用空间不大,只需避开该侧其他安装部件即可实现安装。
4、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其采用辅助暗锁来实现电池盒的多点固定,从而提高电池盒的安装稳定性,有效避免其晃动造成的电源连接不稳定等现象,同时可满足电池盒多朝向安装,电池盒朝下安装时取放更加方便且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电池盒与车梁管的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端板与车梁管内的安装板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端板与车梁管内的安装板组合结构示意图(另一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固德莱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固德莱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2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