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X线胶囊3D内窥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52395.7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8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房成奇;黄城;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速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速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6/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于桂贤 | 
| 地址: | 21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内窥镜 系统 | ||
1.一种X线胶囊3D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内成像胶囊、体外信号收发装置以及体外图像处理系统,所述体外信号收发装置通过无线方式与体内成像胶囊进行通讯;所述体外图像处理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体外信号收发装置相连,并通过所述体外信号收发装置发送控制命令至胶囊电子系统;其中,体内成像胶囊用于发出放射线束,检测由肠壁以及肠道内容物反射产生的衰减信号,并将衰减信号传输至体外信号收发装置;体外信号收发装置用于将接收到的衰减信号传输至体外图像处理系统;体外图像处理系统用于对体内成像胶囊所收集的图像信号进行后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线胶囊3D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成像胶囊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在胶囊外壳内部的放射源组、探测器阵列、胶囊电池组、胶囊中控系统以及胶囊电子系统,所述放射源组通过前端放射源屏蔽底板与探测器阵列相隔离;所述胶囊电池组位于所述探测器阵列之后,所述胶囊电子系统围绕于所述胶囊电池组外围,所述胶囊电子系统通过后端底板与探测器阵列相隔离;所述胶囊中控系统位于胶囊电池组后部,且置于胶囊外壳后半部内;所述胶囊电池组通过电源线为探测器阵列、胶囊电子系统以及胶囊中控系统提供运转所需电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线胶囊3D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源组包括放射源屏蔽外壳、放射源容器、放射源准直器、放射性物质、放射源转动轴和前端固定装置,所述放射源准直器至少为三个,且沿周向呈放射状等间隔置于所述放射源容器侧面;所述放射性物质置于所述放射源容器内;所述放射源转动轴末端固定于所述前端放射源屏蔽底板,并与所述前端放射源屏蔽底板的旋转驱动接口相连,所述放射源转动轴前端与放射源容器末端相连,带动放射源容器转动;所述放射源屏蔽外壳罩设在所述放射源组的外侧,将所述放射源组与胶囊外壳相隔离,所述放射源屏蔽外壳对应所述放射源准直器位置设有与所述放射源准直器数量相同的开口,所述放射源准直器末端固定于所述放射源屏蔽外壳的开口处,以便射线照射肠壁;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将所述放射源组固定于胶囊外壳之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线胶囊3D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物质为放射性小球,所述放射性小球由具有放射性的粉末制成的小球体状固体,或由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物质浸润放射性物质制成的小球体状固体;所述放射性小球外层包裹辐射吸收率低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放射性小球的半衰期至少为4~5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线胶囊3D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阵列至少由X射线探测阵列、康普顿背散射探测阵列、驱动轴、信号采集装置以及探测器阵列信号输出线组成,所述驱动轴安装于后端底板与前端放射源屏蔽底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胶囊电子系统和前端传动接口相连,前端传动接口又与所述前端放射源屏蔽底板的旋转驱动接口相连;所述X射线探测阵列与所述康普顿背散射探测阵列分别由X射线探测器与康普顿背散射探测器组成,所述X射线探测器与所述康普顿背散射探测器沿周向交替等间隔分布于所述信号采集装置周围,分别用于接收由肠壁以及肠道内容物反射的因X荧光效应以及康普顿背散射效应产生的光子;所述信号采集装置由X射线信号处理模块以及康普顿光子计数模块组成,所述信号采集装置与所述探测器阵列信号输出线相连,通过所述探测器阵列信号输出线将获取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胶囊电子系统;且所述信号采集装置围绕所述驱动轴,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后端底板与前端放射源屏蔽底板之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X线胶囊3D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电子系统至少由信号处理模组、信号发射装置和信号输入接口组成,所述信号输入接口通过所述探测器阵列信号输出线与所述信号采集装置相连,从而接收信号采集装置获取的衰减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组与所述信号输入接口连接,用于将采集的衰减信号重建为图像信号;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组的信号,通过高频信号与所述体外信号收发装置进行通讯,从而传输胶囊图像、位置以及路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速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速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速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速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23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激光扫描分辨车型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爬架用防坠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