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水平浮箱的张力腿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1463.8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9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建;刘文民;伞立忠;李顺;王宏海;袁光奇;何珍;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21238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琦<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16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腿 筋腱 立柱 船体 张力腿平台 节点部件 圆饼形 底端 浮箱 建造 甲板 本实用新型 环境适应性 运营经济性 安装方位 海底基础 立柱连接 疲劳问题 平台运营 水下检测 水下结构 运动性能 载荷变化 载荷方向 减小 削减 | ||
一种无水平浮箱的张力腿平台,有船体、甲板箱和张力腿筋腱,所述船体带有四个立柱,每个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有一个圆饼形节点部件;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还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张力腿筋腱,所述张力腿筋腱的底端安装在海底基础上;所述甲板箱设置在所述船体上,与四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避免原浮箱与立柱连接处的强度和疲劳问题,提高了张力腿平台的运动性能,且不同载荷方向下的载荷变化不大,提高了环境适应性,对安装方位没有限制,可以减小建造周期,削减建造成本,提高建造效率,减少了水下结构失效风险位置,从而使平台运营阶段水下检测工作减少,提高运营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力腿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水下不带有浮箱的张力腿平台。
背景技术
在海上油气工业中,张力腿平台(TLP)凭借其显著特点和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张力腿平台是一种用于相对较深水中钻探和生产的平台。至今已经有多种型式的张力腿平台出现,主要包括传统式(Conventional TLP)、MOSES、伸张式(ETLP)和海之星(Seastar TLP)四类。传统张力腿平台构造由四个立柱和4个水下浮体组成,上部模块承载在立柱的顶部,其应用时间长、分布广泛、平台数量多、设计理论成熟,在张力腿平台发展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客户的使用,比如水平浮箱与节点相连部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疲劳损伤,是结构失效高风险位置,张力腿平台安装在海上一般需要持续作业20年以上,平台水下结构安全检验难度较大、费用高。
2016年8月17日公开的“201410102446.5”号专利中,提到了一种张力腿平台,具体是船体包括了6个立柱和6个浮箱,所述浮箱的首尾与所述立柱的一端相连接,形成一环状的所述船体。每根所述立柱连接2条所述张力腿,6立柱×2根张力腿的布置,可以提供更大的回复力,保证了平台运动性能,提高了张力腿的冗余度,使得平台具有更好的生存能力。上述发明与传统式张力腿平台相比较,虽然增加了两个立柱,使张力腿平台有了更好的稳定性,但是水平浮箱与立柱连接部位仍然会产生疲劳损失,仍然需要定期对平台运营进行水下检测,增加运营经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水平浮箱的张力腿平台,旨在避免原浮箱与立柱连接处的强度和疲劳问题,减少水下结构失效风险位置的目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水平浮箱的张力腿平台,有船体、甲板箱和张力腿筋腱,所述船体带有四个立柱,每个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有一个圆饼形节点部件;所述立柱与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同心同轴紧固连接。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还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张力腿筋腱,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固定连接有三个或四个所述张力腿筋腱,三个或四个所述张力腿筋腱等间距、均匀分布在圆饼形节点部件上。优选的,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固定连接有三个所述张力腿筋腱,三个所述张力腿筋腱等距离、均匀分布在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上,三个张力腿筋腱与圆饼形节点部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张力腿筋腱的底端安装在海底基础上;所述甲板箱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或箱形强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船体上,与四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立柱的直径。四个所述立柱之间的连线呈矩形。
所述甲板箱与所述立柱紧密连接成一体,甲板箱通过四个立柱支撑,这种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了平台整体强度的同时,为平台油田钻井勘探、采油开发等功能性设备布置提供更大的布置空间。
立柱伸入水下的位置不带有水平浮箱,四个所述立柱底端带有四个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四个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圆饼形节点部件的直径要大于立柱的直径,平台的浮力主要依靠四个所述圆饼形节点部件。四个立柱中间区域镂空,为钻井、修井及张紧式采油立管布置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1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