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线井木塑减震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0604.4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驭尘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墨铸铁 木塑 弹性胶圈 竖井 蜂窝结构 减震垫圈 管线井 井盖 减震 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 水泥 低碳环保 可回收 耐污染 抗压 轻质 三位一体 嵌入 机动车 容纳 行驶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线井木塑减震垫圈,包括球墨铸铁井盖、球墨铸铁井托、弹性胶圈、木塑框架和水泥竖井;所述木塑框架内设置有容纳所述弹性胶圈的凹槽,所述球墨铸铁井托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弹性胶圈接触,所述球墨铸铁井盖通过所述球墨铸铁井托固定;所述木塑框架的底部与所述水泥竖井的上部之间设置有蜂窝结构;通过木塑框架、弹性胶圈以及蜂窝结构,三位一体的减震垫圈,使管线井盖其具有减震、抗压、轻质、耐污染、可回收利用、延长使用寿命,达到低碳环保要求并且可以让行驶机动车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线井木塑减震垫圈。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管线井的大部分结构,包括地面上的球墨铸铁井盖和井托以及地面下部的红砖水泥垒成的竖井,由于球墨铸铁与红砖的抗压强度、密度以及硬度相差巨大,如球墨铸铁的抗压强度为200-250mpa,红砖抗压强度为4-10mpa,两者抗压强度相差25-50倍;球墨铸铁的密度为7g/cm3,红砖的密度为1.5-2g/cm3,两者密度相差3-5倍;球墨铸铁的硬度为200-270HB,红砖的硬度为27-33HB,两者相差27-33倍。当城市主干道通行高速超载车辆时,管线井的上下相互冲击,形成鸡蛋碰石头效果。随时间延续,管线井逐渐出现塌陷、松动、倾斜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以及市容市貌的问题。同时,一般管线井的使用寿命是8-12个月大大增加了管线井的维修费用,降低了道路的通车频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管线井木塑减震垫圈,通过木塑框架、弹性胶圈以及蜂窝结构,三位一体的减震垫圈,使管线井盖其具有减震、抗压、轻质、耐污染、可回收利用、延长使用寿命,达到低碳环保要求并且可以让行驶机动车更安全,可以改善市容市貌的减震垫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管线井木塑减震垫圈,包括球墨铸铁井盖、球墨铸铁井托、弹性胶圈、木塑框架和水泥竖井;所述木塑框架内设置有容纳所述弹性胶圈的凹槽,所述球墨铸铁井托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弹性胶圈接触,所述球墨铸铁井盖通过所述球墨铸铁井托固定;所述木塑框架的底部与所述水泥竖井的上部之间设置有蜂窝结构。
所述球墨铸铁井托整体呈L型。
所述弹性胶圈与所述凹槽为整体结构。
所述蜂窝结构为六边形。
所述蜂窝边长为蜂窝六边形外切圆直径的二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木塑框架、弹性胶圈以及蜂窝结构,三位一体的减震垫圈,使管线井盖其具有减震、抗压、轻质、耐污染、可回收利用、延长使用寿命,达到低碳环保要求并且可以让行驶机动车更安全,可以改善市容市貌的减震垫圈。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木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结构力学分析示意图。
附图中:1是球墨铸铁井盖、2是球墨铸铁井托、3是弹性胶圈、4是木塑框架、5是蜂窝结构、6是水泥竖井、7是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驭尘,未经张驭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0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逃生井盖
- 下一篇:具有更好锁固效果的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