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向导热桥面铺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6360.2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2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张晨;康爱红;冒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E01C7/26;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孟睿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 导热 桥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导热桥面铺装结构,包括热导率由上至下逐层递减的散热层、导热层、阻热层以及设置在导热层底部的热力换热管道;其中,所述散热层的热导率为3.0~5.0W/m·k;导热层的热导率为2.0~3.0W/m·k,阻热层的热导率为0.3~0.5W/m·k。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降底桥底面的热损耗,实现桥面热力除冰的高效率和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面铺装技术,具体为一种定向导热桥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已建公路桥梁80多万座,其中约96%为混凝土桥。因底面对流与辐射换热影响,桥面温度比周边道路低2-3℃(寒潮时低7-8℃),所以桥面通常先于路面结冰,且出现迅速并难以预警。目前桥面除冰主要采取机械法和化学融化法。机械除冰具有滞后性,而化学除冰盐会污染环境和腐蚀桥梁。因此,如何快速有效、智能环保地实现桥面除冰,已成为保障桥梁冬季安全通行的重要研究课题。
桥面热力除冰技术是一种热融除冰法,较机械法和化学融化法具有主动防冰、实时除冰、安全环保等显著优点,在美国、冰岛、瑞士、日本等国已有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在桥面铺装层内埋设换热管道或发热电缆,当环境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预警值时,热力系统启动,利用外界提供的热能对铺装层进行加热,使桥面温度高于0℃而防止冰冻。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桥面热力除冰技术虽具有良好的防冰和除冰效果,但底面热损耗严重,同等条件下桥梁热力除冰热损耗比普通路面高出1-2倍。若我国1%的桥梁采用热力除冰技术,以冬冷区典型气候为例, 24h内桥底面热损耗高达1764万kWh。
通过外加剂改善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的导热性能,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通过粉体改性沥青路面层以获得具有梯度热导率的路面结构,进而使沥青路面具有单向导热功能,也已经有专利报道(CN101701443B)。但其同时会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应力造成路面力学性能下降,难以满足对其路用性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定向导热桥面铺装结构,以解决桥面热力除冰底面存在热损耗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定向导热桥面铺装结构,包括热导率由上至下逐层递减的散热层、导热层、阻热层以及设置在导热层底部的热力换热管道;其中,所述散热层的热导率为3.0~5.0W/m·k;导热层的热导率为2.0~ 3.0W/m·k,阻热层的热导率为0.3~0.5W/m·k。
优选地,所述散热层为导热型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12cm。
优选地,所述导热型沥青混凝土由沥青混合料、炭黑和碳纤维混合拌制而成,其中炭黑粒径为20-40nm,掺量为散热层沥青混合料中所用沥青体积比的 8%-16%;碳纤维断裂强度大于1000MPa,弹性模量大于80GPa,长度9-12mm,掺量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比的0.3%-0.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构建具有定向导热功能的桥面铺装层结构,并使铺装层形成非线性的梯度热导率分布,促使导热层底部换热管道释放的大量热量向上传递,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降底桥底面的热损耗,实现桥面热力除冰的高效率和低能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向导热铺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普通铺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热层剖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和普通铺装结构传热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6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器芯片用测试装置
- 下一篇:倒角推瓦料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