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沟渠旁侧净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42294.1 | 申请日: | 2019-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5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胜;王志刚;刘剑聪;郭少飞;罗振;王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11426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建玲;范国锋 |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系统 生活污水 沟渠 农村生活污水 本实用新型 生态砾石床 厌氧沉淀池 厌氧微生物 拦截系统 流经方向 曝气系统 填料堵塞 直接处理 反应池 隔油池 格栅 管护 污水处理 引入 | ||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沟渠旁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包括在生活污水流经方向上包括格栅拦截系统(100)、隔油池(200)、厌氧沉淀池(300)、以及好+厌氧微生物反应池(400),该净化系统设置于生活污水沟渠(500)旁侧,将沟渠(500)中的生活污水引入净化系统实施污水处理;
格栅拦截系统(100)置于整个净化系统前端沟渠(500)内,包括多组拦截格栅,用于拦截生活污水中携带的垃圾及大颗粒物质;
隔油池(200)去除生活污水中油污;
厌氧沉淀池(300)填充有填料,拦截生活污水中悬浮物,并进行厌氧反应;
好+厌氧微生物反应池(400)中填充有填料,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好氧和厌氧反应,获得净化后生活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沟渠(500)中流动的生活污水通过进水渠(600)进入隔油池(200),在沟渠(500)中和进水渠(600)进口处分别设置系统进水闸门(510)和渠道闸门(610),
系统进水闸门(510)开启,渠道闸门(610)闭合,使来水进入进水渠(600),通过具有设定高度的进水管(620)进入隔油池(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隔油池(200)上端设隔油斜板(210),隔油斜板(210)的板面朝向进水口,使油污浮于上层,置于隔油池(200)前端;
与进水管(620)垂直方向,相同高度设置排油管(220),排油管(220)用排油管阀门(230)控制,不定期打开排油管阀门(230),通过排油管(220)将油污排出隔油池(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隔油池(200)和厌氧沉淀池(300)之间构筑有三角出水墙,该三角出水墙顶部呈锥状,与厌氧沉淀池(300)的顶部盖板之间存在允许隔油池(200)中溢流出水流通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厌氧沉淀池(300)的出水管(350)附近设阻水板(310),对生活污水前行形成阻碍,使生活污水下行并流经整个厌氧沉淀池(3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厌氧沉淀池(300)底部设置排泥通道(320),排泥通道(320)上方设承重网(330),用于支撑上方填料;
厌氧沉淀池(300)底部两侧向排泥通道(320)放坡,使污泥由坡流入排泥通道(320);
排泥通道(320)单侧设排泥闸门,排泥闸门外侧为排泥检查井(340),用于后期排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厌氧沉淀池(300)与好+厌氧微生物反应池(400)相近侧的池壁上安装具有设定高度的出水管(350),使厌氧沉淀池(300)的上清液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好+厌氧微生物反应池(400)靠近进水端的底部铺设微孔曝气软管(420),微孔曝气软管(420)通过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凹槽定位;
该凹槽上支撑有带孔隔板(430),凹槽和带孔隔板(430)为下方微孔曝气软管(420)提供独立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好+厌氧微生物反应池(400)曝气区顶部设排气管(440),使曝气系统产生的气体顺利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曝气微孔曝气软管(420)两端分设两个检查井,井内设绞盘,微孔曝气软管(420)用绑绳(460)绑扎,绑绳(460)与两端绞盘连接,
检修及更换时,单侧绞盘工作,将微孔曝气软管(420)拉出,处理完成后,另一侧绞盘工作,使微孔曝气软管(420)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22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水型生态护坡
- 下一篇:一种新型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