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冷管承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1331.7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0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邵柏东;李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协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3 | 分类号: | F16L21/03;F25B41/00 |
代理公司: | 33217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管体 内凹槽 本实用新型 加固环 凸榫 外壁 防渗漏性能 连接凸榫 承接口 制冷管 上套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管承接口,包括管体,管体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圈件,密封圈件包括密封圈和凸榫,凸榫套设于密封圈的外壁上,管体的两端均设有内凹槽,内凹槽与密封圈相对应,密封圈位于内凹槽内,管体的外壁上套设有加固环,加固环连接凸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可靠,防渗漏性能强,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管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管承接口。
背景技术
制冷管是制冷剂的常用输送管路,制冷管与各制冷机组的连接管之间通过承接口连接,现有的承接口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结构较为简单,只是起到连接作用,密封性较差,防渗漏性能较差,在热胀冷缩的自然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造成制冷剂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冷管承接口,结构简单,密封可靠,防渗漏性能强,实用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管承接口,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管体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圈件,密封圈件包括密封圈和凸榫,凸榫套设于密封圈的外壁上,管体的两端均设有内凹槽,内凹槽与密封圈相对应,密封圈位于内凹槽内,管体的外壁上套设有加固环,加固环连接凸榫;该承接口结构简单,密封可靠,防渗漏性能强,实用性强。
进一步,凸榫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加固环,加固环上环绕分布有定位螺孔,凸榫上设有限位孔,紧固螺钉穿过限位孔,定位螺孔连接紧固螺钉的一端,连接可靠,拆装简单,通过紧固螺钉将凸榫与加固环连接在一起,贴合紧密,缝隙减小,防渗漏性能更高,间接增大了密封圈件与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还提高了密封圈件安装在管体上的稳固性,不容易脱落。
进一步,内凹槽的底部设有吸水性树脂环,吸水性树脂环与密封圈抵触,吸水性树脂环吸水会发生膨胀,紧贴密封圈和内凹槽,堵塞缝隙,从而防止渗漏,提高了防渗漏性能。
进一步,加固环上设有凸缘,凸缘的内壁与凸榫的外壁贴合,凸缘将凸榫与管体端面之间的缝隙封挡,从而提高了管体的防渗漏性能。
进一步,加固环之间设有加固杆,提高了加固环之间的连接强度,将两个加固环连接在一起,相互牵制,不容易分离,进而提高了对管体的加固效果。
进一步,管体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容纳槽,环形容纳槽内设有消振筒,通过消振筒来吸收传递在制冷管和被连接管之间的振动能量,从而提高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消振筒由橡胶囊和粘性流体组成,粘性流体位于橡胶囊内,橡胶囊设于环形容纳槽内,橡胶囊由粘弹性高阻尼橡胶材料制成,当管道之间发生振动时,振动能量传递到橡胶囊,通过橡胶囊的局部变形将动能转换为势能,此外通过其橡胶分子链之间的粘性内摩擦将动能转换为热能,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来消耗振动能量;而粘性流体采用甘油,可利用其高粘性,将传递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将振动能量吸收,隔离振动能量在制冷管与被连接管之间传递,提高了稳定性。
进一步,密封圈与内凹槽粘合,增强了密封圈安装在内凹槽内的牢固性,不容易脱开,紧密贴合,缝隙更小,密封性更好。
进一步,管体内沿轴向中心环绕分布有盲孔,减小应力集中,可有效解决管体受挤压弯曲时的破坏问题,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又可以减少材料,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管体的两端均设置密封圈件,通过密封圈贴合管体的内壁,并通过凸榫延伸至贴合管体的端面,保证了充足的密封面积,从而提高了制冷管和被连接管之间的密封强度,防渗漏性能强;将凸榫与加固环连接在一起,不仅使得凸榫更加贴合管体的端面,减小缝隙,提高密封性,而且间接增大了密封圈件与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还提高了密封圈件安装在管体上的稳固性,不容易脱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可靠,防渗漏性能强,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协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协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1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