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对防腐管道外防腐层的DSC气泡无损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38468.7 | 申请日: | 201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5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吴锐;张旦闻;方世杰;岳巍;魏玉良;徐其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3/08;G01N3/06 |
| 代理公司: | 41120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民健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管道 外防腐层 玻璃罩 本实用新型 微型抽气泵 摄像头 橡胶皮碗 结果准确度 破坏性检测 密封连接 透明的 通孔 无损 测量 计算机 检测 节约 | ||
针对现有技术中防腐管道外防腐层内气泡的检测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防腐管道外防腐层的DSC气泡无损检装置,括用于与待测防腐管道外防腐层接触的橡胶皮碗、与橡胶皮碗密封连接的透明的玻璃罩、以及微型抽气泵、以及摄像头和计算机;其中,摄像头设置在玻璃罩远离待测防腐管道外防腐层一侧;玻璃罩上设置有与微型抽气泵连接的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测量方便,结果准确度高的优点,无需进行破坏性检测即可得到测量结果,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主要涉及热煨弯管3PE或直管防腐层气泡率的无损检测领域,尤其涉及防腐管道外防腐层的气泡无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口径防腐弯管或直管主要用在西气东输、陕京输气、库鄯输油、靖西输气,涩宁兰输气、兰成渝输油等长输管线上。我国未来需要再铺设300万km的长输管线,目前弯管的产值平均为20万元/km,市场容量约为6000亿元。大口径防腐弯管防腐层为3PE结构。以弯管为例,弯管的3PE结构是指,在经过除锈处理的钢管表面喷涂环氧树脂粉末,形成熔结环氧树脂层。待涂层处于胶化状态时,在环氧树脂层表面包覆聚乙烯复合带,复合带由内层的粘结剂层和外层的聚乙烯带构成。复合带经加热后粘结剂层和聚乙烯带处于粘流态,此时粘流态的粘结剂层和胶化状态的环氧树脂层之间产生化学和物理结合;粘流态的粘结剂层和粘流态的聚乙烯带之间也产生化学和物理结合。同时借助碾压轮的作用,将这三层紧密压合在一起,形成3PE结构。
国家和行业标准对3PE防腐层的气孔、气泡率是有要求的:无暗泡、无麻点、无皱折、表面搭接均匀等。因为这些缺陷会直接导致管道表面的局部腐蚀,对整个输油管线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严格检测。
但是目前这只能通过破坏性检测方法,即将3PE层沿着圆周或者平行于管道中心线的方向切开防腐层来获得气孔或孔隙率的数据。破坏性检测的成本很高,因此在质量检验的时候,一般采用外观逐只目测检测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是靠检测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人为干扰因素大。如何对有机包覆材料中的气孔进行科学的检测和评价,目前还没有效的测量检测设备。
现有的技术如超声波检测(UT)、磁粉(MT)或漏磁(EMI)检测、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T)等,尽管都属于无损检测手段,但它们的应用范围都限于金属材质,尤其是铁磁性材料。到目前为止,对有机物中出现的气孔,最可靠的检测手段仍然是破坏性检测。无损检测方面有人提出红外成像的方法,但是针对与弯管包覆层,施加外热对管道进行加热是不可行的,另外对气孔的分辨精度要求很高,对1~5mm以下的气孔,即使采用红外成像的方法也难于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防腐管道外防腐层内气泡的检测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防腐管道外防腐层的DSC气泡无损检测装置。
所述的一种DSC气泡无损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在于:包括用于与待测防腐管道外防腐层接触的橡胶皮碗、与橡胶皮碗密封连接的透明的玻璃罩、以及微型抽气泵、以及摄像头和计算机;其中,摄像头设置在玻璃罩远离待测防腐管道外防腐层一侧;玻璃罩上设置有与微型抽气泵连接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首先对被测物体做散斑处理,再将预测量的位置进行负压处理,结合摄像头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对物体变形前后进行拍照,并将所有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即散斑场进行对比及相关处理,以此得到物体的变形结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测量方便,结果准确度高的优点,无需进行破坏性检测即可得到测量结果,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图2为试件样图。
其中, 1、橡胶皮碗;2、密封胶;3、玻璃罩;4、通气嘴;5、塑料通气管;6、微型抽气泵;7、计算机;8、数据线;9、摄像头;10. 3PE外防腐层;100. 聚乙烯层;101. 粘结剂层;102. 环氧树脂层;20.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84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路面病害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产品检测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