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料量控制与投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6718.3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6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红;邓启伟;王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5/02 | 分类号: | A01K5/02;A01K39/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量 控制 投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牲畜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料量控制与投放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输送组件和投料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穿插设置于所述圈舍上方的输送管道和在所述输送管道内定向运动的输送推链,所述输送推链包括链条和推板,该推板分布固定于所述链条上,所述链条通过电机带动;所述投料组件包括对应所述圈舍的料槽分布的投喂支管,所述投喂支管的进料端向上连接至所述输送管道,所述投喂支管的出料端设有自动闸门,整个过程可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将饲料分发给料槽,更加高效快速,节省人工成本。对不同的牲畜定制化进行食量喂养,以达到适应不同牲畜的的实际食量需求的目的,既不浪费,又能激发其最大的成长潜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牲畜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量控制与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牲畜养殖从家庭养殖到个体户养殖,再到企业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选种、育种、饲料品种、饲养环境、饲养方法,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淘汰生长缓慢牲畜,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传统的牲畜大规模喂养方法是在牲畜成长的特定的阶段,特定的时间喂养特定的饲料,一切皆批量化进行。但是每头猪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对食物的需求或者生活习性都会有些许差别,忽视个体差异,一味的批量化养殖,不利于牲畜的成长。比如有的猪可能因为患病或者其他原因,食量减少,此时还继续往料槽内投放饲料,必然会造成浪费,同时由于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很容易在发病初期无法及时发现,导致病情扩大,而有的猪胃口特别好,按照传统的喂养量,无法满足其食量,而未能真正激发其成长潜力。现有技术缺乏对不同的牲畜提供不同喂养量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料量控制与投放装置,实现了对不同的牲畜定制化进行食量喂养,以达到适应不同牲畜的的实际食量需求的目的,既不浪费,又能激发其最大的成长潜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量控制与投放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和投料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穿插设置于所述圈舍上方的输送管道和在所述输送管道内定向运动的输送推链,所述输送推链包括链条和推板,该推板分布固定于所述链条上,所述链条通过电机带动;所述投料组件包括对应所述圈舍的料槽分布的投喂支管,所述投喂支管的进料端向上连接至所述输送管道,所述投喂支管的出料端设有自动闸门。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如下:
在输送管道内设置有输送推链,输送推链在输送管道内定向移动,饲料位于推板之间,当链条带动推板移动的时候,推板将推动饲料在输送管道内移动,当饲料经过投料组件的时候,饲料进入到投喂支管,然后从投喂支管排出进入到料槽内。
本方案通过输送组件将饲料运送到各圈舍,整个过程可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将饲料分发给料槽,更加高效快速,节省人工成本。对不同的牲畜定制化进行食量喂养,以达到适应不同牲畜的的实际食量需求的目的,既不浪费,又能激发其最大的成长潜力
进一步,所述投喂支管包括内管、外管和第一驱动齿轮;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内管的外壁轴向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外管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自动闸门设置在外管的下端,将投喂支管作为加料的量具,投喂支管整体的容积即为加料量,通过第一电机转动,进而驱动外管相对内管上下滑动,以改变投喂支管的整体容积,因此通过本装置可以实现针对牲畜个体的需求,定制化的提供饲料的投放量,以保证每一个牲畜都能够吃饱,同时不会浪费饲料。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外壁轴向设有滑槽,所述外管对应所述滑槽嵌装有滚珠,所述滚珠滚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通过设置滚珠和滑槽,一方面滑槽可以为外管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保持外管滑动的稳定性,同时滚珠在滑槽内运动,可以更加顺滑,使外管可以更加轻松的实现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6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