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2114.1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0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端茂军;王序;薛锦春;李国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28 | 分类号: | B23K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层 竹材 空心钢管 焊钳 本实用新型 对拉螺栓 隔热材料 防滑 套筒 焊钳装置 技术缺陷 连接固定 薄壁环 套筒式 防烫 焊柄 握柄 填充 嵌入 握住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由焊钳握柄(1)、对拉螺栓(2)、隔热材料(3)、竹材(4)、防滑套筒(5)、夹层空心钢管(6)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隔热材料(3)填充于夹层空心钢管(6)沿薄壁环向夹层中,竹材(4)嵌入夹层空心钢管(6),对拉螺栓(2)将焊钳(1)、竹材(4)、夹层空心钢管(6)连接固定,防滑套筒(5)包裹于竹材(4)表面。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焊钳在使用时间过长后出现焊柄表面过烫而无法握住继续进行工作的技术缺陷,适用于各种型号焊钳的改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焊钳握柄处安装装置从而忽略握柄处温度对焊接工作影响的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中,焊接是将不同结构整合为一个整体的常用工艺。由于传统焊钳中的导电铜管和电线中存在电阻,随着使用时间越长,接线处的电阻会越大,从而导致焊钳内部产生更多热量,热量直接传递到位于导电铜管和电线正上方的握柄处,当温度过高时将直接影响到人员的操作,极大的影响焊接工作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阶段焊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握柄处较烫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由焊钳握柄、对拉螺栓、隔热材料、竹材、防滑套筒、夹层空心钢管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隔热材料填充于夹层空心钢管沿薄壁环向夹层中,竹材嵌入夹层空心钢管,对拉螺栓将焊钳握柄、竹材、夹层空心钢管连接固定,防滑套筒包裹于竹材表面。
所述的一种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材料为岩棉、玻璃棉、隔热硅胶、隔热涂料中的一种,通过环氧树脂实现与夹层空心钢管的粘结。
在本实用新型中,隔热材料填充于夹层空心钢管起到了降低握柄处的热量传递的作用,采用竹材是因为竹材耐高温、比热容高,使得人员在握住竹柄焊接时不易受竹材升温的影响,由于竹材表面光滑,防滑套筒包裹于竹材表面起到增大表面摩擦系数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降低焊钳握柄处温度过高对焊接工作的影响,从而提高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纵截面示意图;
图2是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夹层空心钢管俯视图;
在附图1~附图3中,1为焊钳握柄、2为对拉螺栓、3为隔热材料、4为竹材、5为防滑套筒、6为夹层空心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深刻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1~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例中,一种防烫套筒式焊钳装置,至少包括焊钳握柄1、对拉螺栓2、隔热材料3、竹材4、防滑套筒5、夹层空心钢管6。所述竹材4嵌入在夹层空心钢管6内部;所述隔热材料3黏贴在夹层空心钢管6中沿薄壁环向夹层中;所述焊钳焊柄1通过对拉螺栓2将夹层空心钢管6、竹材4进行整体的固定。
隔热材料为岩棉、玻璃棉、隔热硅胶、隔热涂料中的一种,过环氧树脂实现与夹层空心钢管6中沿薄壁环向夹层的黏贴与填充。
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将隔热材料3通过环氧树脂黏贴在夹层空心钢管6中沿薄壁环向夹层中,其次加工竹材4,使其尺寸符合夹层空心钢管6的孔径并将竹材4嵌入夹层空心钢管6,再将焊钳握柄1与嵌入完毕的竹材4和黏有隔热材料3的夹层空心钢管6固定位置,利用钻机从夹层空心钢管6顶部进行冲孔,冲孔完毕后将对拉螺栓2放入其中并从两边拧紧,最后将防滑套筒5套在竹材4外伸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2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连接的双驱轮推拉丝焊枪的主体
- 下一篇:工件安装时的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