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受电弓碳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1752.1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董金勇;贝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铭富驰(苏州)纳米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弓碳 滑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电弓碳滑板,包括托架、滑条以及将托架和滑条粘结为一体的导电胶,所述托架的上端面上沿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包覆有耐高温密封层;所述滑条下端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凹槽,且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当所述滑条安置于所述托架上时,所述凸台与凹槽之间形成密闭的气道。本实用新型的受电弓碳滑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气道的密封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机车用滑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电弓碳滑板。
背景技术
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受电弓滑板不断受接触网的冲击和频繁振动。当滑板破裂时,在不断地受接触网的冲击和振动的条件下,破裂处的强度大幅下降,边缘极易碎裂脱落形成一个槽。当机车转弯时接触网容易被卡住造成弓、网的损坏,甚至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此人们开发了一种用于受电弓的自动降弓系统,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自动降弓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滑板内气道由风源系统从受电弓向其供应压缩空气。当压缩空气从碳滑板气道中泄漏时,快速降弓阀将排除受电弓抬升装置中的空气,实现快速降弓,也就是说,滑板破裂造成气道中的压缩空气泄漏,自动降弓才会实现。
现有的自动降弓装置是在滑板旁外加支路气道来实现自动降弓功能,该结构的缺点是额外增加了受电弓底架以上部位的重量,改变了受电弓在同一高度范围内升降弓的压力差,影响到受电弓与接触网线的接触压力,降低了受电弓与接触网线的接触性能。另外安装在弓头的气控管路增加了滑板的接触电阻,降低了受电弓的良好的受流性能,提高了受电弓的温升,使受电弓的使用寿命减少。而且该气道在其环境条件下易与网线拉弧破损,使受电弓产生误动作,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行。此外,滑板与托架之间多采用螺纹联结的方式,其抗冲击力小,易破损。
中国专利文件CN2568462Y公开了一种在碳滑条与托架接合处形成气道的技术,在滑条与托架相联接的底面上设有一个凹槽,该凹槽位于滑条与托架的接合处,该滑条与托架藉由高强度导电胶而粘结为一体,从而该滑条与托架之间构成气道。气道与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的气道相联接,当出现弓网故障时,如滑板达到磨损极限或受电弓与接触网线有较大冲击时,由于受电弓受损使气道内的压缩空气由气道内泄出,压力下降,使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启动,快速排出气道内的压缩空气,使受电弓快速脱离接触网线。但是由于气道是通过滑条与托架粘接形成的,不能保证气道的密闭性能,也就是说气道容易漏气而失去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电弓碳滑板,该受电弓滑板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气道的密封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电弓碳滑板,包括托架、滑条以及将托架和滑条粘结为一体的导电胶,所述托架的上端面上沿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包覆有耐高温密封层;所述滑条下端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凹槽,且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当所述滑条安置于所述托架上时,所述凸台与凹槽之间形成密闭的气道。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为一梯形的凸台。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限位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凹部开口处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凸台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密封层为硅橡胶密封层、氟橡胶密封层、硫化橡胶密封层、聚四氟乙烯密封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的和滑条的接触面上还设有金属导电网。
进一步地,所述滑条为碳滑条,所述托架是由MAX相陶瓷材料制备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受电弓碳滑板,当将滑条安置于所述托架上时,托架上的凸台与滑条上的凹槽之间形成密闭的气道,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安装方便,气道的密封性能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铭富驰(苏州)纳米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铭富驰(苏州)纳米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17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