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后路动态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9183.7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4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宝志;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路 动态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后路动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第一接骨板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脚,第二接骨板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脚,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上分别设有固定孔,还包括第一扩腔板、第二扩腔板、模仿椎板和模仿棘突,第一扩腔板与第一接骨板垂直连接,第二扩腔板与第二接骨板垂直连接,模仿椎板两侧分别与第一扩腔板和第二扩腔板可转动连接,模仿棘突位于模仿椎板的顶部,模仿棘突上设有韧带附着缝接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扩大重建患者的椎管环境,并提供有效保护,保持颈椎的伸屈活动度,能够在术后为患者的肌肉韧带提供稳定的支撑附着,有利于颈椎术后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固定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颈后路动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致病原因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椎管狭窄、外伤等,部分颈椎病通过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手术治疗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有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治疗术包括单开门成型、双开门成型、全椎板切除等减压方式,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应的固定板对椎板进行支撑固定。现有固定板用于上述减压成型手术普遍存在成型不彻底、开门轴断裂、颈椎轴性痛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
针对全椎板减压治疗术,缺少肌肉韧带支撑结构,术中肌肉韧带与颈椎棘突分离后会导致术后韧带等软组织附着性降低、支撑不到位导致颈椎稳定性降低、畸形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颈后路动态固定装置,实现维持原生理结构的全椎板减压治疗,保持颈椎伸屈活动度,提升对肌肉韧带支撑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颈后路动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所述第一接骨板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二接骨板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上分别设有固定孔,还包括第一扩腔板、第二扩腔板、模仿椎板和模仿棘突,所述第一扩腔板与第一接骨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扩腔板与第二接骨板垂直连接,所述模仿椎板两侧分别与第一扩腔板和第二扩腔板可转动连接,所述模仿棘突位于模仿椎板的顶部,所述模仿棘突上设有韧带附着缝接孔。
所述模仿椎板两侧分别设有垂直连接板,所述模仿椎板通过两侧的垂直连接板分别与第一扩腔板和第二扩腔板轴接。
所述模仿椎板、模仿棘突和垂直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模仿椎板和模仿棘突为根据患者相应颈椎节段的椎板和棘突结构制作形成的模仿结构。
所述第一接骨板、第一扩腔板和第一支撑脚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二接骨板、第二扩腔板和第二支撑脚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支撑方向相向。
所述第一接骨板、第二接骨板、第一扩腔板、第二扩腔板、模仿椎板和模仿棘突、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均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颈后路全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治疗术中用于替换患者相应颈椎节段的椎板和棘突,重建患者的椎管环境,达到扩大椎管空间的效果,并提供有效保护。
第二,本实用新型装置在颈后路全椎板椎管扩大减压治疗术中多节段串联使用,第一接骨板和第二接骨板分别与患者相应颈椎节段两侧减压后的剩余椎板与侧块连接部连接固定后,模仿椎板和模仿棘突为可转动结构,能够保持颈椎的伸屈活动度
第三,在本实用新型中,模仿椎板顶部设有模仿棘突,能够在术后为患者颈椎相应节段的肌肉韧带提供附着,提升对肌肉韧带支撑的稳定性,有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现维持原生理结构的全椎板减压治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9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烟的电极组件及电子烟
- 下一篇:颈前路动态固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