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6956.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2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禹真;余景龙;王仕伟;王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姜姗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控制臂 软垫 本实用新型 冲压孔 固定耳 弹簧 衬套安装孔 挤压铝型材 平直段结构 安装定位 断面结构 配合位置 副车架 减振器 转向节 屈曲 压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包括下控制臂主体,所述的主体上与副车架安装侧设置有衬套安装孔、与转向节安装侧设置有固定耳、减振器安装位置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局部压凸结构,弹簧下软垫安装配合位置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冲压孔用于安装软垫,弹簧下软垫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冲压孔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的固定耳之间设置有平直段结构,所述的主体的断面结构为“π”字形。本实用新型的下控制臂较现有技术刚度和屈曲应力都提升了50%,提高了下控制臂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
背景技术
目前的乘用车后悬架下控制臂,尤其是大载荷乘用车的后悬架下控制臂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案制成:
一、采用钢板经过冲压和焊接形成的空心结构;
二、采用铝合金铸造成的实心或空心结构;
三、采用铝合金锻造成的实心结构;
以上几种方案中,方案一虽然单件成本低,但是整体重量较大且模具成本较高;方案二较方案一有一定的降重效果,但成本很高且由于铸造缺陷导致的成品率低;方案三金相组织致密、强度较高,但受到锻造工艺的限制,无法实现形状复杂的下控制臂的制造,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通过结构横断面呈π字形提升刚度50%和屈曲应力50%,提高了下控制臂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包括下控制臂主体,所述的主体上与副车架安装侧设置有衬套安装孔1、与转向节安装侧设置有固定耳5、减振器安装位置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局部压凸结构4,弹簧下软垫安装配合位置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冲压孔2用于安装软垫,弹簧下软垫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冲压孔3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的固定耳5之间设置有平直段结构6,所述的主体的断面结构为“π”字形。
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控制臂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铝型材下控制臂,具有结构强度高,生产成本低但效率高,产品成品率高的优点,结构的改进带来了刚度提升50%、屈曲应力提升50%、成本降低5%的技术效果,并且采用挤压铝型材冲压成型工艺,材料的选择带来了重量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俯视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始终用相同的标号表示,该部件通常仅描述一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适用于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架系统,包括下控制臂主体,所述的主体上与副车架安装侧设置有衬套安装孔1、与转向节安装侧设置有固定耳5、减振器安装位置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局部压凸结构4,弹簧下软垫安装配合位置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冲压孔2用于安装软垫,弹簧下软垫对应的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冲压孔3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的固定耳5之间设置有平直段结构6,所述的主体的A—A断面结构为“π”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6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摆臂及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一种悬挂用调节式拉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