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极耳的正极片及含该正极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4799.5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仁;孔丽娟;徐子福;张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6;H01M2/22;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4106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片 极耳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留白区域 导电层 胶带 本实用新型 铝箔 正极活性物质层 电池 正极 倍率性能 表面涂覆 电流中断 外部短路 过充电 电阻 过热 内阻 起火 爆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极耳的正极片及含该正极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片包括铝箔、PTC导电层、极耳和胶带,所述铝箔的表面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留白区域;所述留白区域位于正极极片中间,由下到上依次为PTC导电层、胶带以及极耳;所述留白区域不含极耳一侧表面也贴有胶带。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一方面在发生外部短路和过充电时,由于过热,PTC导电层的电阻就会急剧增加,使电流中断,从而阻止温度进一步提升,防止起火或爆炸,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降低了电池的内阻,提高了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极耳的正极片及含该正极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因其较大的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由极组和铝塑外壳组成。其中,极组为活性部件,一般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而成。正极极片一般采用铝箔作为集流体,表面涂覆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极片一般采用铜箔作为集流体,表面涂覆负极活性物质。正极耳、负极耳分别焊接在铝箔和铜箔上。隔膜采用多孔聚合物膜,有机电解液可以浸润在隔离膜的微孔中,形成锂离子导电回路。
随着聚合物电池商业化的发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越来越高,一旦电池发生外部短路和过充电时,其剧烈释放的能量会造成很高的危害。同时对于卷绕式聚合物电池来说,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容量越高,极片越长,倍率性能越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极耳的正极极片及包含该正极极片的卷绕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能在由于外部短路或者过充电的原因导致电池温度升高时中断电流,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导致起火和爆炸。另一方面,降低了电池的内阻,提高了倍率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极耳的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铝箔、极耳、PTC导电层和胶带;所述铝箔的表面设有正极浆料层以及留白区域;所述留白区域内由下到上依次为PTC导电层、极耳以及胶带,所述极耳的边缘和留白区域不直接接触;所述铝箔上不含极耳一侧表面也贴有胶带。
所述铝箔的不含极耳一侧表面贴有胶带的具体位置为与含极耳的一侧表面的胶带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铝箔的厚度为10μm~15μm,所述极耳为铝带或者铝带转焊镍带,所述极耳的长度为50mm~80mm、宽度为4mm~8mm、厚度为0.06mm~0.2mm。
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均对应地大于PTC导电层的长度和宽度;所述PTC导电层的长度和宽度均对应地大于极耳与留白区域重叠区域的长度和宽度;所述极耳在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位于PTC导电层内部,另一侧边缘位于铝箔外侧。
所述留白区域位于所述铝箔的中间位置;所述PTC导电层涂覆在留白区域,和极耳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焊接为超声焊或电阻焊中的任意一种;所述PTC导电层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的边缘距极耳固定边缘处的距离均在1mm以上。
所述PTC导电层的厚度为2μm~20μm。
所述胶带为耐高温胶带,所述胶带完全覆盖留白区域且位于留白区域、PTC导电层和极耳的正上方。
本发明还公布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含上述的带极耳的正极极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极片一方面,可以提高包含该极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在电池发生外部短路或者过充电时,由于过热,PTC导电层内阻急剧上升,使电流中断,从而避免温度进一步上升而引起电池起火或者爆炸;另一方面,这种极片结构可以降低正极极耳与正极铝箔之间的内阻,提高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4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