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结构的四门四间室冰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20569.1 | 申请日: | 2019-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段宝林;夏西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9/04;F25D17/04;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结构 四门四间室 冰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壁结构的四门四间室冰箱,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包括冰箱本体;冰箱本体的空腔内壁上装设有第一真空隔热板;冰箱本体的空腔内并排装设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冰箱本体的空腔顶壁之间形成冷藏间室;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形成变温间室;第二横梁与冰箱本体的空腔底壁之间形成冷冻腔室;冷冻腔室通过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间室和第二冷冻间室;冷藏间室的开口处装设有冷藏门;变温间室的开口处装设有变温门;冷冻腔室的开口处装设有冷冻门;冷藏间室连接有第一制冷系统;变温间室连接有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冷冻间室和第二冷冻间室共用第三制冷系统。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有效地增加了冰箱的容积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结构的四门四间室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冰箱已成为普通家庭必备家电。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冰箱一方面冰箱体积较大,占用家庭空间多,但有效容积小;另一方面熟食和生食混合放在冷藏室或冷冻室,不能够对食物进行分间室储藏,使用便捷性较差。因此,亟待研究一种薄壁结构的四门四间室冰箱,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结构的四门四间室冰箱,通过在冰箱本体的空腔内壁上装设第一真空隔热板,并在冰箱本体的空腔内并排装设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冰箱本体的空腔顶壁之间形成冷藏间室,冷藏间室的开口处呈侧开式装设有冷藏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形成变温间室,变温间室的开口处呈侧开式或抽拉式装设有变温门,第二横梁与冰箱本体的空腔底壁之间形成冷冻腔室,冷冻腔室的开口处呈对开式装设有冷冻门,冷冻腔室通过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间室和第二冷冻间室,能够有效地扩大冰箱的存储空间,同时便于人们将生食、熟食或不同类型的菜品进行分开存储,提高了冰箱的使用便捷性,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壁结构的四门四间室冰箱,包括冰箱本体、第一真空隔热板、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竖梁;所述冰箱本体的空腔内壁上装设有第一真空隔热板;所述冰箱本体的空腔内并排装设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冰箱本体的空腔顶壁之间形成冷藏间室;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形成变温间室;所述第二横梁与冰箱本体的空腔底壁之间形成冷冻腔室;所述冷冻腔室通过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间室和第二冷冻间室;所述冷藏间室的开口处呈侧开式装设有冷藏门;所述变温间室的开口处呈侧开式或抽拉式装设有变温门;所述冷冻腔室的开口处呈对开式装设有冷冻门;所述冷冻门的内侧壁装设有第二真空隔热板;所述冷藏间室连接有第一制冷系统;所述变温间室连接有第二制冷系统;所述第一冷冻间室和第二冷冻间室共用第三制冷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变温间室内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5℃;所述第一冷冻间室和第二冷冻间室内的温度控制范围在-16℃~-2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制冷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三制冷系统包括第三制冷装置、第三控制装置和第三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制冷装置、第二制冷装置、第三制冷装置均通过蒸汽压缩式制冷实现。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藏防凝管、冷凝器、过滤器、电动阀、冷藏毛细管和冷藏蒸发器;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冷藏温度传感器;所述冷藏温度传感器装设于冷藏间室内;所述第一风循环装置包括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出风口与冷藏间室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电动阀、冷藏毛细管和冷藏蒸发器用于对冷藏间室进行制冷;所述冷藏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冷藏间室内的温度,当冷藏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通过第一风道组件将主要冷量输送到冷藏间室内,当冷藏间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通过电动阀阻止压缩机内的冷量流入冷藏毛细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0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