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结构梁底、板底植筋套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18797.5 | 申请日: | 2019-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3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磊;李世鑫;刘浩;马振鹏;杨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13103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云和<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筋 本实用新型 套管本体 套管 建筑施工领域 二次结构 工作效率 内部设置 顶筋 划伤 手掌 把手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二次结构梁底、板底植筋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套管本体与设置在其下端的把手构成T字型结构,套管内部设置有顶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避免工人植筋时划伤手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植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二次结构梁底、板底植筋套管。
背景技术
以往建筑施工过程中搭设梯子将钢筋由下至上植筋,植筋时钢筋悬空,工人难以由下向上发力,故而难以保证植筋质量,而且工人戴手套植筋时与带肋钢筋接触很容易发生划伤,施工过程中,现场二次结构植筋拉拔不合格的部位多为梁底、板底,费时费力还不能保证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高效的二次结构梁底、板底植筋套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结构梁底、板底植筋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套管本体与设置在其下端的把手构成T字型结构,套管内部设置有顶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工人植筋时划伤手掌,而且方便工人植筋时由下向上发力,使植筋质量得到保障,拉拔检测一次通过,缩短了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套管本体的内径比钢筋的外径大2-4mm。
套管本体采用水电镀锌管。
套管本体的长度大于顶筋的长度500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把手1;套管本体2;顶筋3;钢筋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一种二次结构梁底、板底植筋套管,包括套管本体2,套管本体2的下端焊接有把手1,套管本体2与设置在其下端的把手1构成倒T字型结构,套管本体2内部设置有顶筋3。
套管本体2为水电镀锌管,套管本体2的长度根据工人的身高截取,以工人双手握紧下关向上推捅后,刚好可至梁、板底部为宜,一般为1.5m;本实施例中套管本体2的内径比钢筋4的外径大2mm,套管本体2内部的顶筋3比套管本体2短500mm。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1)植筋前根据图纸及相关图像确定所植钢筋4的直径,然后选截取内径比钢筋4外径粗2mm的水电镀锌管,水电镀锌管可以使用施工现场的废料;套管本体2的长度根据工人的身高确定,本实施例中套管本体2长1.5m;
2)在套管本体2的底部焊接把手1,并在套管本体2内部插入一根比套管本体2短500mm的顶筋3;
3)植筋前对梁底或板底进行清孔处理,清孔完毕后将所植钢筋4插入套管本体2,由工人手持把手1,在钢筋4顶部打好植筋胶,将所植钢筋4对准植筋孔插入,然后由工人握紧把手1向上顶紧。
本实用新型使植筋质量得到保护,是拉拔作业依次通过,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并不局限于此,所有涉及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对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提出的等效的变化或替换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187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
- 下一篇:加固屋面檩条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