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塑膜的切削夹具及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10351.8 | 申请日: | 2019-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2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叶幸欣;李月忠;郭文月;蒋兆誉;罗金凤;刘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D7/02 | 分类号: | B26D7/02 |
| 代理公司: | 44360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琳 |
| 地址: | 52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件 铝塑膜 夹具 本实用新型 载物平台 切削 锁紧机构 检测技术领域 抵触 底部端面 加工效率 切削系统 使用效率 塑料片夹 承托 电芯 平行 测量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铝塑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塑膜的切削夹具。所述切削夹具包括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相抵触或分开的锁紧机构,所述第一夹紧件设有用于承托铝塑膜且端面与第一夹紧件底部端面平行的载物平台,所述第二夹紧件与第一夹紧件抵触的端面上设有可容纳载物平台的凹槽。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铝塑膜的切削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锁紧机构、载物平台和凹槽,实现将夹有铝塑膜的塑料片夹紧,降低夹具的调节难度,提高夹具的使用效率和铝塑膜切削的测量精度,提供加工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铝塑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塑膜的切削夹具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聚合物电芯铝塑膜的铝残留量要达到一定厚度才可以降低铝塑膜出现针孔状缝隙的风险,从而充分地隔绝水分进入电芯影响电芯性能。因此,现在各个生产电池的厂家,都在铝塑膜冲制成型为一定冲深的壳体后抽测铝层最薄的位置即角位铝塑膜的铝残留量。
目前较为精准的检测方法是用切削夹具将夹着角位铝塑膜的塑料片夹紧,用切削仪切削得到角位铝塑膜的横截面,测量横截面的厚度即为角位铝塑膜的铝残留量。
现有铝塑膜的切削夹具中,分别使用两个螺丝的拧紧和松开带动用于夹紧铝塑膜的两个夹紧部件抵触夹紧或分开,以及使用一承托螺丝用于承托铝塑膜,即承托夹有铝塑膜的塑料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将两个螺丝松开,将夹有铝塑膜的塑料片放置于两个夹紧部件之间且放置于承托螺丝的中间位置,再将两个螺丝拧紧,使两个夹紧部件抵触夹紧铝塑膜,使铝塑膜不能活动,且铝塑膜的水平方向(与铝塑膜厚度垂直的方向)平行于夹紧部件的水平表面。其中,承托螺丝的直径小于塑料片的半径,承托螺丝在承载该塑料片时受力不平行,铝塑膜的水平方向难调节至平行于夹紧部件的表面,不平行时就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现有铝塑膜的切削夹具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铝塑膜的水平方向平行于夹紧部件的水平表面的操作难以调节,导致铝塑膜厚度的检测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铝塑膜的切削夹具及其系统,克服现有的铝塑膜的切削夹具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容易导致铝塑膜厚度的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铝塑膜的切削夹具,包括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相抵触或分开的锁紧机构,所述第一夹紧件设有用于承托铝塑膜且端面与第一夹紧件底部端面平行的载物平台,所述第二夹紧件与第一夹紧件抵触的端面上设有可容纳载物平台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切削夹具还包括穿设第二夹紧件并部分突出第二夹紧件设置的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夹紧件上设有与定位组件配合的槽孔。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穿设第二夹紧件并部分突出第二夹紧件设置且与槽孔配合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定位组件与第二夹紧件过盈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定位组件与第一夹紧件间隙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穿设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且用于控制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相抵触或分开的螺杆,以及与螺杆的端部连接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螺杆的端部设有通孔,所述把手穿设通孔设置,所述把手与螺杆的端部为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铝塑膜的切削系统,包括所述的切削夹具,用于承载切削夹具的承载台,用于对承载台上的切削夹具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以及控制切削铝塑膜的控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10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