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用于MicroRNA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9622.4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8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欣;崔相利;王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 |
代理公司: | 11335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凤仪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光纤 可调谐激光器 导入光纤 聚焦透镜 本实用新型 成像光谱仪 测量 荧光光谱曲线 输出光纤束 窄带滤光片 单色激光 检测装置 一端连接 干扰光 滤光片 滤光 采集 计算机 激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用于MicroRNA的检测装置,包括可调谐激光器、导入光纤束、样品、聚焦透镜、输出光纤、滤光片、成像光谱仪、EMCCD探测器和计算机,所述可调谐激光器一侧设有导入光纤束,所述导入光纤束一端连接样品,所述样品上方设有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上设有输出光纤,所述输出光纤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输出光纤组成输出光纤束;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可调谐激光器进行单色激光激发,接收处的窄带滤光片进行滤光,同时利用成像光谱仪采集、接收信号,一方面可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测量(大于100个),另外还可获取荧光光谱曲线,能够区分干扰光,提高MicroRNA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用于MicroRNA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MicroRNA是一类内生的单链RNA,其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MicroRNA参与了细胞生长、发育、分化与死亡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行为,与生命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由于成熟MicroRNA的长度较短,加之其具有序列同源性,相差只有一个碱基的不同MicroRNA测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目前,MicroRN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实时荧光定量PCR、Northern印迹分析和微阵列芯片,但是,这样的检测不仅需要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严格的实验室条件,检测过程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费用高,而且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相关人员,难以在一般条件的机构开展,一些用于检测MicroRNA的装置使用的荧光物质是SYBRGreenⅡ荧光染料会出现激发光会少部分与荧光波长重叠,影响检测精度,以及一些检测装置一次只能测量一个样品,效率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的用于MicroRNA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可调谐激光器进行单色激光激发,接收处的窄带滤光片进行滤光,同时利用成像光谱仪采集、接收信号,一方面可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测量(大于100个),另外还可获取荧光光谱曲线,能够区分干扰光,提高MicroRNA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的用于MicroRNA的检测装置,包括可调谐激光器、导入光纤束、样品、聚焦透镜、输出光纤、滤光片、成像光谱仪、EMCCD探测器和计算机,所述可调谐激光器一侧设有导入光纤束,所述导入光纤束一端连接样品,所述样品上方设有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上设有输出光纤,所述输出光纤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输出光纤组成输出光纤束,所述输出光纤束一侧设有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一侧设有成像光谱仪,所述成像光谱仪一侧设有EMCCD探测器,所述EMCCD探测器连接计算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入光纤束由多组导入光纤组成,多组所述导入光纤一端均连接样品。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入光纤、输出光纤、样品以及聚焦透镜数量相同。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入光纤束靠近可调谐激光器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光纤束靠近滤光片的一端均设有光纤固定套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纤束固定套管用于固定输出光纤以及导入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通过利用可调谐激光器进行单色激光激发,接收处的窄带滤光片进行滤光,同时利用成像光谱仪采集、接收信号,一方面可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测量(大于100个),另外还可获取荧光光谱曲线,能够区分干扰光,提高MicroRNA测量精度,通过在导入光纤束和输出光纤束一端设置光纤固定套管可以保护导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强度,避免出现折断情况,可以提高MicroRNA的检测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其中:1-可调谐激光器、2-样品、3-聚焦透镜、4-输出光纤、5-滤光片、6-成像光谱仪、7-EMCCD探测器、8-计算机、9-导入光纤、10-光纤固定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9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