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3D打印温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6573.9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3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进;吴陈铭;王秀杰;王昌凌;史庆庆;张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64/364 | 分类号: | B29C64/364;B29C64/393;B33Y50/02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青盛;吴欢燕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风机 打印材料 温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 排风装置 输入装置 制冷装置 温控箱 冷风 输出 打印过程 局部区域 温控底座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3D打印温控系统。该生物3D打印温控系统包括温控箱、冷风输入装置以及排风装置,所述温控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中的温控底座,所述冷风输入装置包括制冷装置以及与所述制冷装置连接的输入风机,所述输入风机与所述箱体相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包括输出风机,所述输出风机与所述箱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3D打印温控系统,通过对生物3D打印材料在等待打印时环境温度的控制,以及对生物3D打印材料在打印过程中局部区域温度的控制,不仅有效提高了打印效率,而且保证了生物3D打印材料的最佳活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3D打印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再生医疗领域难以制造复杂组织和器官的三维结构,生物3D打印利用传统3D打印堆积成型的特点,使用生物3D打印材料进行打印,从而制造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结构或器官。在生物3D打印材料打印的过程中,要经历存储、固化、堆积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为保证生物3D打印材料的有效性,需要控制许多环境参数,如在存储或等待打印时需要控制尽量低的温度,在打印时为了使生物打印材料达到合适的流动状态需要控制在合适的温度。然而现有的生物3D打印系统,大多未考虑环境参数因素,从而需要实验人员参与到生物3D打印的过程中来,不仅导致打印效率降低,而且影响了生物3D打印材料的活性,同时还容易引入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3D打印温控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打印效率低,难以保证生物3D打印材料活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3D打印温控系统,包括温控箱、冷风输入装置以及排风装置,所述温控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中的温控底座,所述冷风输入装置包括制冷装置以及与所述制冷装置连接的输入风机,所述输入风机与所述箱体相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包括输出风机,所述输出风机与所述箱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中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温控底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具体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安装板和支撑柱,所述温控底座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设置于所述温控底座外部。
具体地,所述箱体的侧板上部设有入风口,所述输入风机通过入风管路与所述入风口相连;所述温控箱的侧板下部设有出风口,所述输出风机通过排风管路与所述输出风机相连。
具体地,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温控底座内部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控底座、制冷装置、输入风机、输出风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
具体地,所述箱体设有送料门和调控门,所述送料门和所述调控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具体地,所述箱体由顶板、底板以及四个侧板合围而成;至少一个所述侧板采用玻璃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65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