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玻璃、2D玻璃及包含3D玻璃的电子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4741.0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31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覃文城;谈宝权;陈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东丽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44312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胜宝<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本体 弧形过渡区域 玻璃 弯折段 增厚区域 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 抗跌落 连接区域 热弯处理 热弯 伸出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玻璃和2D玻璃。本实用新型3D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和至少是沿所述玻璃本体的部分边缘向外延伸出的玻璃弯折段,所述玻璃弯折段与所述玻璃本体不在同一平面,且所述玻璃弯折段与所述玻璃本体之间的连接区域为弧形过渡区域,所述弧形过渡区域的平均厚度大于所述玻璃本体和/或所述玻璃弯折段的厚度。所述2D玻璃包括玻璃板,且所述玻璃板上设有增厚区域,所述增厚区域用于热弯以形成所述弧形过渡区域。所述3D玻璃在其弧形过渡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玻璃本体和/或所述玻璃弯折段的厚度,这样有效增强了所述3D玻璃边缘抗跌落强度。所述2D玻璃在所述增厚区域进行热弯处理后能够形成弧形过渡区域,从而形成所述3D玻璃,从而保证了所述3D玻璃边缘抗跌落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玻璃和2D玻璃和一种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手机的外观和功能的需求提升,以及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愈来愈多的电子产品会使用3D玻璃作为前盖板或者后盖板。如目前,智能手机屏幕全面屏化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手机的外观进一步改进已适应全面屏的效果。而近年出现的3D曲面玻璃再配合柔性OLED屏,将显示扩展到手机的中框部分,将手机的显示、操作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而随着5G通讯、NFC、无线充电的技术的应用,手机后盖也开始逐渐由金属材料转向非金属材料。而以3D曲面玻璃为后盖的材料,更能与前盖的玻璃相结合,给产品带来清新、透明洁净的感觉,具有更好的美感,同玻璃材料的弧形外观,更带来前所未有的手感。
自iPhone8之后,手机的各大厂商开始使用全玻璃机身,带来更好的外观同时,也带来了抗跌落效果的下降。即使将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处理,但由于玻璃本身的脆性,再加上几乎全面积的使用玻璃,且是3D多维形状,最终导致目前3D全玻璃手机抗跌落性能较之前2D、2.5D玻璃加金属后盖手机先比大幅下降。
目前玻璃3D热弯工艺绝大部分为如图1所示的石墨模具凸模热压技术,该热压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待热弯的2D玻璃30置于所述上模10和下模 20之间,通过上模10将所述2D玻璃30热压于所述下模20的凹槽内,使得所述 2D玻璃30的弧边区域发生热弯,从而形成如图1中3D玻璃40所示的结构。由现有热弯处理形成的普通3D玻璃40的其弧边区域41有减薄区域,这样会严重影响所述3D玻璃40边缘抗跌落强度,具体是导致所述3D玻璃40的抗跌落强度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所述不足,提供一种3D玻璃和用于热弯形成3D玻璃的2D玻璃,以解决现有热弯形成的3D玻璃的弧边区域有减薄区域而导致所述3D玻璃的抗跌落强度变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玻璃。所述3D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和至少是沿所述玻璃本体的部分边缘向外延伸出的玻璃弯折段,所述玻璃弯折段与所述玻璃本体不在同一平面,且所述玻璃弯折段与所述玻璃本体之间的连接区域为弧形过渡区域,所述弧形过渡区域的平均厚度大于所述玻璃本体和/或所述玻璃弯折段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弧形过渡区域的中部厚度大于所述弧形过渡区域两端部的厚度,且厚度梯度递减,直至所述弧形过渡区域两端部的与所述玻璃弯折段与所述玻璃本体的厚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弧形过渡区域的弧边切角的最高厚度大于所述玻璃本体或所述玻璃弯折段的厚度0-500μm。
优选地,所述弧形过渡区域的弧边切角厚度大于玻璃厚度10-150μm。
优选地,所述3D玻璃为电子产品的曲面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2D玻璃包括玻璃板,且所述玻璃板上设有增厚区域,所述增厚区域用于热弯以形成所述弧形过渡区域。
优选地,所述增厚区域为波形凸起增厚区域。
优选地,所述波形凸起增厚区域的厚度与所述玻璃板其他区域的厚度差为10-6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东丽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东丽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47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矿用本安型拉线急停闭锁扩音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