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扶插秧机送秧皮带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92021.0 | 申请日: | 201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4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春;黄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福马高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林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仇波 |
| 地址: | 225321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 插秧机 皮带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扶插秧机送秧皮带轮,该皮带轮设置在皮带下方,所述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本体,所述皮带轮本体外周均匀设有多个齿,任意两个所述齿中间连接有隔断,所述隔断下方与所述皮带轮本体之间形成拱形孔,所述皮带轮本体中心设有用于穿过转动轴的多边形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易出现与载秧台擦碰现象,提高皮带轮传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手扶插秧机送秧皮带轮。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上,以提高插秧的工作效率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插秧机的工作过程,因结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基本流程大致相同,其原理为 :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插秧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在插秧过程中利用皮带轮带动皮带送秧,进而插秧机构驱动插秧臂、插秧针插秧。
经过长期使用,现有的插秧机传动结构在转动过程中传送皮带易跑偏,与载秧台擦碰,导致传送阻力增大,加速纵向传送凸轮磨损,甚至疲劳开裂,进而导致纵向传送皮带传送量变小,更严重的是,纵向传送凸轮开裂损坏,落入箱体中使其他部件损坏,导致纵向传送皮带不能进行纵向传送,以及横向传送动作不良,造成插秧机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手扶插秧机送秧皮带轮。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易出现与载秧台擦碰现象,提高皮带轮传动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手扶插秧机送秧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本体,所述皮带轮本体外周均匀设有多个齿,任意两个所述齿中间连接有隔断,所述隔断下方与所述皮带轮本体之间形成拱形孔,所述皮带轮本体中心设有用于穿过转动轴的多边形孔。
优选的,该皮带轮上方设有皮带,所述皮带底面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凸齿条,所述齿与所述凸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凸齿条之间最近距离与两个所述皮带轮上隔断之间距离的长度比为0.996:1。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截面为六边形,所述多边形孔为六边形孔。
优选的,所述齿包括凸齿和缺齿,所述皮带轮与所述皮带配合安装过程中,两个所述皮带轮的缺齿相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原有皮带轮的基础上增加隔断,且隔断与皮带轮本体形之间成拱形孔,上部起限位作用,下部左右相通,当皮带轮齿间有泥浆时,可通过拱形孔排出,保证纵向传送皮带的平整,确保送秧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皮带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皮带轮与皮带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1-皮带轮本体,2-凸齿,3-缺齿,4-隔断,5-拱形孔,6-多边形孔,7-皮带,8-凸齿条,9-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手扶插秧机送秧皮带轮,两个皮带轮对称设置在皮带7下方,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本体1,皮带轮本体1外周均匀设有多个齿,齿数最佳为14个,任意两个齿中间连接有隔断4,隔断4下方与皮带轮本体1之间形成拱形孔5,隔断4对皮带7起限位作用,隔断4下部左右相通,当皮带轮齿间有泥浆时,可通过拱形孔5排出,保证皮带7表面的平整,确保送秧顺利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福马高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林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福马高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林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2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