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1642.7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1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朱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佛吉亚利民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1/02 | 分类号: | B29C71/02;F16P3/14 |
代理公司: | 51217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杆 护板 支撑柱 操作台 一端连接 电机 红外人体感应 火焰处理装置 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注塑件表面 火焰处理 翻转 散开 烫伤 抱合 喷出 喷射 逆转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第一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第二转杆穿置于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上,第三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上,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二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三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一转杆上固定第一护板,第二转杆上固定第二护板,第三转杆上固定第三护板,护板随电机及转杆的顺/逆转动而翻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呈现出展开和抱合两种状态。采用设置护板的形式来阻挡火焰处理装置喷射的火焰喷出操作台所控制的范围,并且通过红外人体感应控制护板散开增加工作人员与操作台的距离,避免工作人员靠近操作台而引起烫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表面处理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塑料材质的部件使用量逐渐提升,并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汽车仪表板方面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都会在塑料仪表板表面粘接皮质面料,有利于提升整车内饰的质感,但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塑料汽车仪表板的表面进行火焰处理,改变其表面张力,使其表面致密度超过48达因,利于后期喷胶并复合皮质面料,但目前的火焰处理装置没有防护措施,极易造成工作人员烧伤及喷射火焰过大而对周围其他部件或装置造成误烧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采用设置护板的形式来阻挡火焰处理装置喷射的火焰喷出操作台所控制的范围,并且通过红外人体感应控制护板散开增加工作人员与操作台的距离,避免工作人员靠近操作台而引起烫伤。
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包括操作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三护板、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所述操作台的角底面分别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二转杆穿置于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上,所述第三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上,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二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三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转杆上固定第一护板,所述第二转杆上固定第二护板,所述第三转杆上固定第三护板,护板随电机及转杆的顺/逆转动而翻转,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和第三护板4 呈现出展开和抱合两种状态。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和第四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一下转杆孔和第一上转杆孔,所述第一上转杆孔位于第一下转杆孔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二下转杆孔和第二上转杆孔,所述第二上转杆孔位于第二下转杆孔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柱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三转杆孔,所述第四支撑柱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四转杆孔。
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上转杆孔与第三支撑柱上的第三转杆孔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上转杆孔与第四支撑柱上的第四转杆孔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下转杆孔与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下转杆孔的孔位相对称。
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上转杆孔与第三支撑柱上的第三转杆孔内穿置第三转杆,且第三转杆一端连接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第三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上转杆孔与第四支撑柱上的第四转杆孔内穿置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一端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第四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下转杆孔与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下转杆孔内穿置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一端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支撑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佛吉亚利民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佛吉亚利民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1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浸搅拌设备
- 下一篇: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