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电热水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90209.1 | 申请日: | 201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8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贵 |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B60N3/16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热 水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电热水壶。该车载电热水壶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把现有的电热板去除,在内胆底部外侧设置一圈加热线圈,由于加热线圈的接触面积大,这样发热快、热量传送到内胆底部和内胆侧壁的速度也快,同时加热区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热水壶烧开水时间短,并且由于内胆底部没有了电热板,同时内胆与外壳之间、内胆与底部封盖之间均有空腔,车载电热水壶使用时就不会特别的烫,而且也可有效缩小底部空间,不会使电热水壶的体积过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用品,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载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越来越离不开我们的生活,而且很多人因为工作需要都会在车里呆很长时间,对于爱喝热开水的人而言,只携带一杯热水经常是不够喝,故为了使用汽车者方便喝热开水,现有很多厂家都生产出车载电热水壶。
然而现有车载电热水壶一般都是在水壶内胆底部下方设置一块电热板对水壶内胆加热,由于电热板发热慢,水与加热区的接触面积也比较小,无法快速把热量传递到内胆侧壁,因此现有这些车载电热水壶烧开水时间过长,再有这些电热板设置在水壶内胆下方的电热水壶底部特别热,放在车里烧水容易烫坏车内物品,且电热板设在内胆底部,底部空间也需相应加大,也会导致电热水壶体积过大,影响车内有限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车载电热水壶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快、体积小,且底部不烫的车载电热水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车载电热水壶,包括:壶体,所述的壶体由外壳和置在外壳内的内胆构成,所述的内胆其上端与外壳上端连接,内胆其余部位不与外壳内部接触;壶盖,所述的壶盖扣接在外壳顶部,壶盖上带有手柄;底部封盖,所述的底部封盖设在外壳底部,底部封盖也不与内胆接触;所述的内胆其下端外侧设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由若干圈紧密缠绕在内胆底部外侧的电热丝构成,所述的壶体上还设有指示灯、温控器、电源插口和限流电阻,其中,所述的电源插口和所述的指示灯设在外壳下端的侧壁上,所述的限流电阻和所述的温控器固定在内胆底部,且所述的电源插口其上的两个导电咀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加热线圈一端及限流电阻连接,加热线圈另一端和限流电阻又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温控器连接,而所述的指示灯则分别通过连接线与电源插口及温控器连接。
本一种车载电热水壶通过通过设置在侧壁上的加热线圈来对内胆加热,这样加热的速度会较快,而且这样的加热方式加上内胆底部悬空设计,使外壳底部不会发烫,同时也由于加热线圈设置在侧壁上,这样可有效缩小底部空间,不会使电热水壶的体积过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加热快、体积小,且底部不会发烫。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零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壶体;102、外壳;103、内胆;104、壶盖;105、手柄;106、底部封盖;107、加热线圈;108、指示灯;109、温控器;110、电源插口;111、限流电阻;112、导电咀;113、上盖;114、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贵,未经王学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0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