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有效保护液压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9886.1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8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颜凡新;王平峰;谭建国;郭建峰;陈安遥;栾纯立;陈开石;耿军;史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004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保护 液压 千斤顶 预应力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有效保护液压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支架,属于工程施工领域,所述的可有效保护液压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支架包括钢管、十字扣件、竹胶板、可调式千斤顶轨道杆,通过十字扣件将钢管拼接成张拉支架,在张拉支架顶部安装有可调式千斤顶轨道杆,在张拉支架后下方安装液压千斤顶保护箱框架杆,采用十字扣件将千斤顶保护箱框架杆与张拉支架底部横向及竖向框架杆连接紧固,竹胶板安装于千斤顶保护箱框架杆上。本实用新型不仅搭设便捷,能够有效的保护液压千斤顶,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预制梁张拉施工,并且一定程度的减少材料损耗,降低人员投入,进而满足当下安全、高效、快捷的施工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领域,更具体的说属于一种可有效保护液压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新建桥梁项目与日俱增,桥梁梁板现场浇筑已不能满足桥梁的施工进度要求。预制梁板技术的应用,极大的缓解了桥梁施工工期的压力,而预应力张拉施工无疑是预制梁板施工中的重点控制工序。但目前,预应力张拉时所使用的油压千斤顶支架尚无搭设简便、可调性强的施工工艺。
预制梁张拉施工时,为便于张拉时液压千斤顶定位时更省时省力,操作人员经常需搭设张拉支架辅助其进行施作。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预应力张拉前先根据预制梁板的结构尺寸,用槽钢焊接成相应的张拉支架;张拉时将液压千斤顶通过手拉葫芦挂在支架上的两根导槽上使用;待张拉完成后,将液压千斤顶取下,移动支架至下一工作面,以避免支架在移动过程中造成液压千斤顶损坏。鉴于上述支架搭设工艺固化,难以满足多种类预制梁张拉施工,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液压千斤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悖于当下倡导的施工安全、经济、环保及节能的原则,也难满足当下高效、快捷的施工需求。
目前预应力张拉施工时,张拉支架搭设工艺固化,难以满足多类型预制梁张拉施工,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液压千斤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上述背景材料,为解决预制梁板张拉过程的多元化,同时支架转移过程中液压千斤顶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现设计一种可有效保护液压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支架。这种支架不仅搭设便捷,而且能够根据不同预制梁的结构尺寸,有效调整千斤顶导轨的间距及高度,同时转移只下一片预制梁板时,还能可靠的保护支液压千斤顶,降低施工中人员投入,并进一步满足施工标准化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可有效保护液压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支架包括钢管、十字扣件2、竹胶板5、可调式千斤顶轨道杆3,通过十字扣件2将钢管拼接成张拉支架,在张拉支架顶部安装有可调式千斤顶轨道杆3,在张拉支架后下方安装液压千斤顶保护箱框架杆4,采用十字扣件2将千斤顶保护箱框架杆4与张拉支架底部横向及竖向框架杆4连接紧固,竹胶板5安装于千斤顶保护箱框架杆4上。
优选的,所述的钢管采用A48×3.5规格,十字扣件2采用A48十字扣件2,所述的千斤顶保护箱框架杆4(A48×3.5×1800、A48×3.5×800、A48×3.5×600),张拉支架横梁长方向的保护箱框架杆4距两侧竖向支架框架杆145cm,顺梁长方向的保护箱框架杆4距后侧竖向支架框架杆160cm。
优选的,所述的竹胶板5通过螺丝固定于千斤顶保护箱框架上,螺丝孔间距20cm,通过竹胶板5与千斤顶保护箱框架干相隔,使得千斤顶保护箱分割为三部分。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式千斤顶轨道杆3有一对,每一对上均挂有一个手拉葫芦6。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一种可有效保护液压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支架,此支架不仅搭设便捷,能够有效的保护液压千斤顶,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预制梁张拉施工,并且一定程度的减少材料损耗,降低人员投入,进而满足当下安全、高效、快捷的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9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