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凝法脱硫脱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9670.5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1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许亮;刘本强;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21236 大连博晟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迪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烟气 本实用新型 脱硝系统 脱销系统 一氧化氮 冷凝 冷凝法 冷凝环 耗能 脱除 氮气 环保技术领域 冷凝液收集槽 水蒸气 化工产业 减少污染 冷凝液排 水平倾斜 脱硫系统 制氧系统 脱硫塔 液流槽 提纯 分馏 易溶 二氧化硫 氧气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法脱硫脱销系统。所述冷凝法脱硫脱销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脱硫系统与脱硝系统,在脱硫塔内设置若干个水平倾斜的冷凝环,环下设有液流槽。烟气进入冷凝环,水蒸气经冷凝成水,烟气中的SO2易溶于水并随冷凝液排至冷凝液收集槽,达到脱硫目的。脱硫后的烟气,进入脱硝系统,通过冷凝、分馏,提纯一氧化氮、氧气和氮气,并产生经济价值。本实用新型不耗能或少耗能,主要利用冷凝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利用制氧系统脱除一氧化氮,减少污染,同时,为化工产业提供原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法脱硫脱销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金属冶炼、化工生产等,均会产生含二氧化硫(SO2)的烟气。二氧化硫随烟气排入大气会形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农业、林业和水中生物等生态系统并危害人类健康和建筑物。近年来,中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经过中德两国专家论证,罪魁祸首就是硝酸盐和硫酸盐形成的气溶胶,烟气脱硫脱硝工作迫在眉睫!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烟气排放量大,其所含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浓度低,一直是脱硫脱硝领域中的令人困扰的问题。脱硫方法大致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其中干法采用固相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脱除烟气中的SO2。该法的优点是无废酸、废水排放,减少了二次污染;缺点是脱硫效率低且不稳定,设备庞大,操作要求高。湿法通常采用碱性溶液作吸收剂脱除SO2。该法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且稳定,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缺点是有废酸、废水等二次污染需进行再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高。脱硝方法大致有SCR催化还原法、吸附法、氧化吸收法。其中吸附法的设备庞大,投资极高。臭氧氧化吸收等方法运行费用极高。SCR法最为普遍,投资、运行成本适中,但失去活性的催化剂本身就是高毒污染物,危废难以妥善处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设备简单、操作安装方便、脱硫脱硝效率高、运行及装置费用极低的冷凝法脱硫脱销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冷凝法脱硫脱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法脱硫脱销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脱硫系统与脱硝系统,所述脱硫系统包括安装于脱硫塔内的若干个冷凝环,所述冷凝环平面为螺线形,其平面与水平面成一定倾斜角,冷凝环一部分连接于脱硫塔内,另一部分连接在脱硫塔外,所述塔内部分下方设有雾化加湿装置,所述塔外部分末端连接下侧开有冷凝液流出口的环形冷凝液收集槽,所述脱硝系统为制氧系统,连接于脱硫塔出气口下游。
所述脱硝系统包括烟气过滤器、压缩机、空冷塔、分子筛、换热器、膨胀机、分流塔,分流塔下游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氧压机、氮压机、液氩储罐、NO储罐,氧压机与氮压机下游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液氧储罐与液氮储罐。
所述倾斜角为15°-20°
所述冷凝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所述冷凝液收集槽采用PE耐腐蚀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目前锅炉、烧结机、焦炉等各种工业炉窑的排烟温度大约为150-300℃之间。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水蒸气,含量一般在15%左右。水蒸气凝结成水体积含量约为0.015%。烟气中SO2的体积含量约为0.35%左右。而SO2极易溶解于水,一份水可以溶解40份SO2,0.015%的水可以溶解约0.6%SO2。因此,烟气中本身的水分可以完全将SO2溶解。这样只要烟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凝结成水,即可实现完全脱硫。本实用新型使烟气的温度降至35~60℃的范围,从而实现脱除SO2的目的。具体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9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