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5392.6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3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焕兵 |
主分类号: | A61B90/14 | 分类号: | A61B90/1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固定 支架 装置 | ||
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柱装置属于脑科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住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获知顶住对人体头部的压力印记的二次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住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通过动力传动机构驱动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的压力采集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连接的主控制器和显示器,主控制器接收压力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并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住装置当顶柱头接触患者头部时,弹簧受压缩力,并被压力传感器测得,显示在显示屏上;此顶柱装置能实时测量压力反馈于可视设备上,供医生参考,能有效避免对头部顶压立过大而造成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脑科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往往需要将患者头部用固定支架进行固定,但目前使用的固定支架的顶柱均为固定的、不能测压力大小的顶柱,而患者往往处于昏迷或麻醉状态,不能及时反应感受。在进行头部固定的时候,极容易由于压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住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获知顶住对人体头部的压力印记的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住装置包括:
外壳;
设置在外壳上通过动力传动机构驱动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的压力采集单元;
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电连接的主控制器和显示器,主控制器接收压力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并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
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啮合传动的蜗轮和蜗杆。
所述压力采集单元包括:
一端与所述蜗杆的一端滑动配合的顶柱头,所述顶柱头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顶柱头和所述蜗杆配合一端为筒状结构;
和所述蜗杆滑动配合的导向板;
位于所述顶柱头内部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导向板和所述顶柱头之间;
以及位于导向板和外壳内部之间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柱装置由外壳、涡轮、蜗杆、顶柱头、弹簧、压力传感器组成。蜗轮和蜗杆均安装在外壳上;驱动蜗轮转动,带动蜗杆向前顶进;当顶柱头接触患者头部时,弹簧受压缩力,并被压力传感器测得,显示在显示屏上;此顶柱装置能实时测量压力反馈于可视设备上,供医生参考,能有效避免对头部顶压立过大而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柱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动力传动机构,201、蜗轮,202、蜗杆,3、压力采集单元,301、顶柱头,302、导向板,303、弹簧,304、压力传感器,4、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脑科手术固定支架顶柱装置包括:
外壳1;
设置在外壳1上通过动力传动机构2驱动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的压力采集单元3;
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的电连接的主控制器和显示器4,主控制器接收压力采集单元3采集的信息并通过显示器4实时显示。
所述动力传动机构2包括啮合传动的蜗轮201和蜗杆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焕兵,未经刘焕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5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R导航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回转支承自动测量装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