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液压电泵送装置及其电子烟制品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83061.9 | 申请日: | 201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5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韩熠;李寿波;李廷华;朱东来;张霞;赵伟;巩效伟;陈永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 代理公司: | 11590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文娟 |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烟液 泵腔 本实用新型 压电微泵 出口端 储液仓 电子烟 泵体 壳体 流道 容纳 折线 压电驱动器 泵送压力 储液部件 流道设计 螺旋线型 截止阀 螺旋阀 入口端 导通 电泵 阀座 流体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烟液压电泵送装置及其电子烟制品,其包括压电微泵(101),其包括泵体(7)、烟液入口端(4)、烟液出口端(5)和烟液流道(2);泵体(7)上设有由烟液流道(2)流体导通的若干个泵腔(1),泵腔(1)中容纳有压电驱动器(6),烟液流入泵腔(1)的一端设有截止阀(8),通过烟液出口端(5)与阀座(21)相连接的泵腔(1)中设有螺旋阀(9);储液部件(102),其包括储液仓(3)和气孔(13),储液仓(3)容纳在壳体(11)中,壳体(11)上设有气孔(13)。本实用新型中烟液流道设计成折线或螺旋线型的目的是在整个压电微泵体积较小的情况延长烟液流动的路径,增大烟液的泵送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液压电泵送装置及其电子烟制品。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发展至今,主流的烟液输送方式仍然是通过导油件(如导油棉)的虹吸作用被动地将储液棉或储液仓中的烟液导向发热芯。该方式不能控制烟液向发热芯的递送量,经常存在烟液输送量不足或过多的情况,当发热芯的发热效率与烟液的输送量不匹配时,可能会出现烟液输送量不足而发热芯温度过高所致的干烧或糊芯问题,也可能出现烟液输送量过多而发热芯温度过低所致的烟液雾化不充分的问题,前者会出现烟气烫嘴、感官异味等感官缺陷,后者会出现烟雾量变小、不出烟甚至吸入烟液的感官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已有专利采用微泵进行烟液的主动泵送,以实现烟液的定向定量泵送,但专利中储液仓和微泵属于分离式设计,电子烟整体尺寸较大,而且实际产品中的微泵组件与储液仓和发热元件之间需要各种管路连接并且需要密封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产品集成度和便携性不佳,另一方面各器件组装难度增大,烟液渗漏风险增加。
常规压电微泵通过柔性膜片封闭至少一侧的泵腔,在压电驱动器弯曲振动下,泵腔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压力的变化。采用截止阀作为“流体整流器”,最终将泵腔内产生的双向流体运动变为需要的单向流体。压电驱动的主要优势有:大驱动力、高冲程容积和快速机械响应。但是,单个压电驱动器很难快速并以较大的驱动力驱动粘性烟液泵送,这会导致烟液泵速过慢,影响烟液的雾化速率,降低发热元件的热量利用效能,如果增加驱动电压又会大幅增大功耗。总体而言,常规压电微泵本身较大的体积以及较高的驱动电压限制了其在电子烟中的应用。因此,为了在低电压下实现较高的泵送性能,需要对压电微泵的设计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烟液压电泵送装置及其电子烟制品,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子烟液压电泵送装置体积大、压电驱动力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子烟液压电泵送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压电微泵101,其包括泵体7、烟液入口端4、烟液出口端5和烟液流道2;泵体7上设有由烟液流道2流体导通的若干个泵腔1,泵腔1中容纳有压电驱动器6,烟液流入泵腔1的一端设有截止阀8,通过烟液出口端5与阀座21相连接的泵腔1中设有螺旋阀9;
储液部件102,其包括储液仓3和气孔13,储液仓3容纳在壳体11中,壳体11上设有气孔13;
压电微泵101与储液部件102通过密封连接件14密封固定连接;烟液入口端4与储液仓3流体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密封连接件14上设有注液孔15和注液塞16。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泵体7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环形电极10或者在壳体11上固定针式或片式触电极,用于与电源和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泵体7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线槽18,线槽18内容纳有连接管19,连接管19内固定有导线,导线用于将压电驱动器6和环形电极1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压电驱动器6与截止阀8通过密封圈17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3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