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78465.9 | 申请日: | 201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8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靳迪;王建华;王宗泽;王继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37/08 | 分类号: | F16H37/08;F16H57/029;F16H57/037;F16H57/04;F16D25/10;F16D25/08 |
| 代理公司: | 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程程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箱壳 输入轴 本实用新型 差速器总成 离合器总成 减速总成 行星齿轮 轻量化 行星架 固连 同轴 电动车驱动桥 减速齿轮总成 同轴固定连接 变速箱结构 输入轴总成 变速 挡位切换 电驱动桥 行星轮系 换挡 太阳轮 直齿轮 齿轮 壳体 空套 直齿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主要由差速器总成、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直齿减速齿轮总成、输入轴总成、行星齿轮减速总成以及三组离合器总成组成,差速器总成壳体与第一直齿轮同轴固连,第三直齿轮与空套在输入轴上的第二行星架同轴固连,行星齿轮减速总成的两个行星轮系中,两个太阳轮依次安装在输入轴上,第二外圈与第一行星架同轴固定连接,三组离合器总成分别安装在第一外圈与输入轴、第一外圈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第二外圈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之间。本实用新型在实现三挡位切换及换挡准确迅速的情况下,将电动车驱动桥与变速箱结构集成优化,极大的满足了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电动汽车上,电驱动桥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很难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多挡位的要求。现有电动汽车上所采用的电驱动桥仍然保留着传动车辆的驱动桥结构,且现有电动车存在着挡位较少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在现有的研究设计中,将驱动桥与电机进行智联已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在保证电动汽车挡位数量的同时,做到驱动桥结构轻量化将成为一个热门问题。故,目前的电驱动桥所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目前许多电动汽车挡位较少,只能通过电机进行调速;
2、目前电动汽车的驱动桥结构与传统汽车驱动桥结构相似,这种结构导致驱动桥过重,对能源消耗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实现增加电动车挡位数量的同时,优化驱动桥结构设计,减小了驱动桥整体重量。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三挡变速轻量化电驱动桥总成,由差速器总成1、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减速箱端盖总成3、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输入轴总成5、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和三组离合器总成组成;
所述差速器总成1的壳体与上方的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的第一直齿轮12同轴固连;
所述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中,第一直齿轮12、第二直齿轮13和第三直齿轮19依次啮合连接,第三直齿轮19与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中第二行星架18旋转轴套同轴固连,第二行星架18的旋转轴套空套在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的输入轴17上;
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总成6由两组沿输入轴17轴向布置的行星轮系组成,其中,第二太阳轮20b和第一太阳轮20a依次同轴固定在输入轴17上,第二外圈25与第一行星架23同轴固定连接;
第一离合器总成7中,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同轴固连在输入轴17上,第一摩擦片28a 同轴安装在第一离合器支撑架32上,第一钢片30a与第一摩擦片28a相匹配地安装在第一外圈26的内圆周壁上,通过控制第一摩擦片28a与第一钢片30a的分离或结合进而控制第一外圈26与输入轴17的分离或结合;
第二离合器总成8中,第二摩擦片28b同轴固连在第一外圈26的外圆周面上,第二钢片30b与第二摩擦片28b相匹配地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内壁上,通过控制第二摩擦片28b与第二钢片30b的分离或结合进而控制第一外圈26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分离或结合;
第三离合器总成9中,第三摩擦片28c同轴固连在第二外圈25的外圆周面上,第三钢片30c与第三摩擦片28c相匹配地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内壁上,通过控制第三摩擦片28c与第三钢片30c的分离或结合进而控制第二外圈25与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的分离或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直齿减速齿轮总成4中,第二直齿轮13通过第一铜套15空套在第二直齿轮轴14上,第二直齿轮轴14平行布置在输入轴总成5的输入轴17下方,第二直齿轮轴14两端分别安装在分离式减速箱壳体总成2上;
所述第三直齿轮19与第二直齿轮13为等比传动,所述第二直齿轮13与第一直齿轮12 的传动比大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84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