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加料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7377.7 | 申请日: | 201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8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朋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多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4/00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文科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釜体 转轴 连接座 加料通道 供液腔 连通 顶部设置 驱动电机 体内 反应釜 加料管 本实用新型 输出轴相连 出料组件 釜体内部 工作效率 化工设备 搅拌叶片 直接添加 轴向设置 转动设置 转轴转动 加料 加料口 内开 | ||
本实用新型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方便加料的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釜体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位于釜体之外且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位于釜体内部且设置有搅拌叶片,转轴中沿轴向设置有加料通道;釜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内开设有供液腔,转轴转动设在连接座内,且转轴位于供液腔内的部分开设有与加料通道连通的加料口,连接座上设置有与供液腔连通的加料管;转轴位于釜体内的部分设置有供物料加入至釜体内且与加料通道连通的出料组件。物料从加料管添加至釜体内,从而使得在反应釜工作的过程中可直接添加物料,减少了添加物料时的步骤,使得添加物料更加方便,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加料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公告号为CN20192168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搅拌反应釜,包括圆柱状反应釜体,以及垂直设置在反应釜体内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一端设置在反应釜体内、一端穿过反应釜体伸到反应釜体外部与搅拌电机连接,以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在使用时,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叶片与搅拌轴同步转动,从而对反应釜内的溶液进行搅拌,加快反应速度。
上述的反应釜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在搅拌的过程中临时添加一些助剂,则需要将整个反应釜停止工作,然后再将助剂添加进去,添加的过程很麻烦,并且不方便,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方便加料的反应釜,物料从加料管添加至釜体内,从而使得在反应釜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可以添加物料,不必将其设备关闭再去添加物料,从而减少了添加物料时的步骤,使得添加物料更加方便,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方便加料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釜体的顶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釜体之外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釜体内部且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转轴中沿轴向设置有加料通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开设有供液腔,所述转轴转动设在所述连接座内,且所述转轴位于供液腔内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加料通道连通的加料口,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供液腔连通的加料管;所述转轴位于釜体内的部分设置有供物料加入至釜体内且与所述加料通道连通的出料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需要搅拌反应的物料添加至釜体内,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带动釜体内部的搅拌叶片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当反应釜工作的过程中临时需要朝釜体内添加一些助剂的时候,从加料管中添加物料,物料从加料管进入至连接座的供液腔内,然后从供液腔内的加料口处进入至转轴内,接着物料顺着转轴进入至釜体内部,最终物料从出料组件处被添加至釜体内。物料从加料管添加至釜体内,从而使得在反应釜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可以添加物料,不必将其设备关闭再去添加物料,从而减少了添加物料时的步骤,使得添加物料更加方便,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出料板、若干开设在所述出料板上且与所述加料通道连通的出料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从转轴中的加料通道流至出料板内,然后从出料孔中排至釜体内部。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物料均匀的从出料孔中排出,避免直接添加而使得釜体内原来的物料被溅起来影响釜体中的反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板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出料板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转轴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多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多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73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