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沉降实时监测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6151.5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7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存;许爱萍;郑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赫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33289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发射装置 电磁波接收装置 基坑 检测点 计算机 沉降 实时监测预警装置 空间位置变化 本实用新型 发射电磁波 空间位置 实时监测 实时监控 电磁波 电连接 记录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基坑沉降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包括计算机,电磁波发射装置以及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所述电磁波发射装置及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均与计算机电连接,所述计算机用于记录电磁波发射装置发射电磁波的时间,计算机用于记录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接收到电磁波的时间。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测定基坑上检测点的空间位置的变化,并通过计算机、电磁波发射装置以及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来对检测点空间位置变化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基坑上的检测点的沉降情况的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沉降实时监测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许多基坑在需要实施监测它的沉降。判断基坑是否发生沉降,需要测定某个点位两个不同时间点的高度,目前目前检测某个点的方法是检测员A拿着水准尺站在检测点上,然后检测员B将三脚架架设在观测点(默认该观测点为基准点,高度为零)上,再将水准仪安装到三脚架上,利用水准仪观测上水准尺上的示数,记录下此时的高度为H1,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利用上述方法测量检测点的高度H2,若H1与H2不相等,则代表这段时间内检测点发生了沉降。
上述监测沉降的方法必须依靠人工多次检测,且如果不进行检测,基坑内的施工人员根本无法得知基坑是否发生沉降,而处于基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考虑,必须实施对基坑实施实时监测,但现在尚未有能够实时监测基坑沉降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坑沉降实时监测预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坑沉降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包括计算机,电磁波发射装置以及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所述电磁波发射装置及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均与计算机电连接,所述计算机用于记录电磁波发射装置发射电磁波的时间,计算机用于记录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接收到电磁波的时间。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电磁波发射装置固定到基坑的检测点上,将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固定到观测点上,电磁波发射装置发射电磁波的时间为T1,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接受到电磁波的时间为T2,计算机用来记录T1与T2并计算二者的差值,若基坑上的检测点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T1与T2的差值始终是不会变的,是一个恒定值,当T1与T2的差值发生改变时,则基坑上的检测点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发生改变了,则说明基坑发生了沉降,若T1与T2的差值改变幅度非常大时,则代表基坑的沉降幅度非常大,故而计算机可以根据T1与T2的差值的改变幅度来发出相应的警戒信号。
本装置能够测定基坑上检测点的空间位置的变化,并通过计算机、电磁波发射装置以及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来对检测点空间位置变化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基坑上的检测点的沉降情况的实时监测。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安装支座及第二安装支座,所述电磁波发射装置固定于第一安装支座上,所述水准电磁波接收装置安装于第二安装支座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包括圆锥柱、底板、安装板、弹簧及螺栓组件,所述圆锥柱有多个,圆锥柱的平面端与底板固定在一起,底板与安装板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套设在螺栓组件的螺杆上,且弹簧两端分别抵住底板及安装板,且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磁波发射装置固定于安装板上。
当使用时,圆锥柱的尖头端是嵌入泥土中的,当圆锥柱嵌入泥土中时,底板就固定到了基坑的检测点上;弹簧与螺栓组件的组合可以随时调整底板与安装板之间的距离,调整底板与安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为了调整电磁波发射装置的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便于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赫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赫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6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