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清理刀头血凝块的电凝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5831.5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1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史露露;李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41169 洛阳高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贺鑫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坐 夹持块 刀杆 电凝 外周 主杆 定位空腔 清理组件 限位环 血凝块 刀头 端面接触 手术效率 轴心线处 交汇处 橡胶圈 轴心线 笔端 堵块 尖部 切开 对称 改进 | ||
一种便于清理刀头血凝块的电凝笔,刀杆的一端固定于主杆内,刀杆另一端为刀头,主杆的端面的定位空腔内和刀杆的外周之间设置清理组件;清理组件的结构为:圆柱体的基坐外周设置环形的凹槽,基坐的一侧端面对称于基坐的轴心线设置一对夹持块,一对夹持块切开面之间留有间隙,基坐的轴心线处设置通道,基坐与一对夹持块交汇处的外周设置限位环,一对夹持块的尖部内设置一对清理刀;基坐设置于定位空腔内,橡胶圈位于凹槽内,限位环的一侧端面与主杆的端面接触,刀杆位于间隙和通道内;对现有电凝笔端部的堵块部件进行改进,使清理刀能够与电凝笔连在一起,能够在十秒内快速清理刀头上的血凝块,提高手术效率,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便于清理刀头血凝块的电凝笔。
背景技术
电凝笔是用于手术中,在各种手术止血、组织切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凝笔在使用过程中,血凝块粘在刀头上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加热温度和敏感性,影响使用效果,必须对刀头上的血凝块进行清理,目前的作法是需要护士拿一个刀片对刀头上的血凝块清除后,电凝笔才可以再次投入手术使用,这个过程往往难以在一分钟内完成,在手术过程中是争分夺秒的,不能浪费手术时间,因此,怎样能够在手术中快速清理电凝笔刀头上的血凝块,提高手术效率,防止手术人员发生用利器刮除凝固在刀头的血凝块时发生职业暴露,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便于清理刀头血凝块的电凝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清理刀头血凝块的电凝笔,对现有电凝笔端部的堵块部件进行改进,采用能够拆卸式的组合设计,使清理刀能够与电凝笔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在手术实践过程中能够在十秒内快速清理刀头上的血凝块,提高手术效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刀头血凝块的电凝笔,是由:主杆、定位空腔、橡胶圈、刀杆、刀头、基坐、夹持块、凹槽、限位环、间隙、通道、内空腔、清理刀、波浪面构成;刀杆的一端固定于主杆内,刀杆另一端为刀头,主杆的端面内设置圆柱体的定位空腔,定位空腔内壁设置凸起的橡胶圈,定位空腔内和刀杆的外周之间设置清理组件;
清理组件的结构为:圆柱体的基坐外周设置环形的凹槽,基坐的一侧端面对称于基坐的轴心线设置一对夹持块,夹持块的形状为锥体沿轴心线切开的一半,一对夹持块的切开面相向设置,一对夹持块切开面之间留有间隙,一对夹持块与基坐采用弹性塑料或橡胶一体成形制成,基坐的轴心线处设置截面为圆形的通道,基坐与一对夹持块交汇处的外周设置限位环,一对夹持块的尖部内设置一对清理刀;
基坐设置于定位空腔内,橡胶圈位于凹槽内,限位环的一侧端面与主杆的端面接触,刀杆位于间隙和通道内。
所述清理刀的延长线与刀杆轴心线的夹角为30-45度,清理刀的刀刃为水平直线。
所述限位环的外周直径大于主杆外周直径1-3mm。
所述一对夹持块切开面的轴心线处设置一对内空腔,内空腔为半个圆柱体空腔的一端设置半个锥体空腔构成,锥体空腔的尖部靠近清理刀。
所述一对夹持块外周表面设置为波浪面。
所述通道的直径与间隙的距离相等。
所述一对清理刀的刀刃之间的距离小于间隙且大于刀杆的外周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5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房氏腔镜下多功能锤
- 下一篇:一种集成有负压吸引功能的高频电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