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服装包装的塑料快速包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5302.5 | 申请日: | 201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6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雷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森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41/12 | 分类号: | B65B41/12;B65B25/20;B65B51/22;B65B61/06;B65H19/12 |
代理公司: | 11638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125100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台 上端面 包装台 本实用新型 支架 焊接 垂直焊接 对称安装 放置平台 服装包装 固定焊接 快速包装 支架纵向 轴承安装 自动包装 后端面 人工的 右端面 整齐性 支撑柱 左端面 内嵌 转轴 自动化 塑料 劳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服装包装的塑料快速包装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焊接有包装台,工作台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支架,工作台的右端面对称安装有第二支架,工作台的后端面垂直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包装台的上端面设置有放置平台,包装台的上端面前后端设置有内嵌凹槽,所述第一支架纵向连杆的上端面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包装的目的,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大大提高了包装焊接的效率,同时使得包装焊接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外观的整齐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服装包装的塑料快速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服装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而服装的外观包装效率也影响着服装生产成品的速度。
在服装加工企业中,制造出的成衣需要进行塑料袋的包装,而传统的包装方法采用人工手动进行焊接包装。却存在较多的缺陷: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包装焊接的效率低,包装所需的劳动成本较高;且包装后一致性较差,影响美观和销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服装包装的塑料快速包装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服装包装的塑料快速包装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焊接有包装台,工作台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支架,工作台的右端面对称安装有第二支架,工作台的后端面垂直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包装台的上端面设置有放置平台,包装台的上端面前后端设置有内嵌凹槽,所述第一支架纵向连杆的上端面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套接有薄膜卷筒,所述薄膜卷筒上缠绕有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向右端延伸并连接在收料卷筒上,且塑料薄膜的中间段穿过包装台上端的内嵌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对称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套接有收料卷筒,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面安装有气动伸缩机构,所述气动伸缩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气泵、加热机和液压缸,该液压缸的下端通过伸缩连杆连接吸盘,该气泵通过气体导管连接吸盘的内部,所述吸盘的下端面设置有线性分部的四层吸头,吸盘的下端面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切断刀和加热焊条。
优选的,所述吸头的上端均与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上端连通气体导管,第二内腔的左右端面通过单向阀与第一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切断刀和加热焊条的左右端面固定焊接成一体,且切断刀和加热焊条的上端通过活塞连通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端连接单向阀,第一内腔的外端面连通泄压阀。
优选的,所述吸盘的下端面正对放置平台,且吸盘下端的加热焊条与加热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盘与包装台的配合,实现了自动包装的过程;利用塑料薄膜卷筒与转轴的配合,实现塑料薄膜的自动换料;利用气动伸缩机构内部的液压缸,实现吸盘的上下运动;通过设置吸头与气泵的配合,实现吸附薄膜的目的,通过设置加热焊条与加热机的电性连接,实现了对上下薄膜的加热焊接;通过设置切断刀,及时的对薄膜进行裁切,使得薄膜从卷料上脱落;通过设置气泵与第一内腔的配合,实现第一内腔的负压吸附,利用单向阀,使得第二内腔内部增压,实现切断刀与加热焊条的上下运动;利用泄压阀实现各装置的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包装的目的,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大大提高了包装焊接的效率,同时使得包装焊接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外观的整齐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盘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森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凯森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5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锂电池铝塑膜放卷刺破机构
- 下一篇:一种塑封膜下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