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及采用该构件的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1272.0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3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于广年;吕彪;章日红;马殿光;李华国;赵家强;张波;邢岩;乾东岳;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E02B3/12;A01G9/02 |
代理公司: | 12101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护岸 圆筒型构件 本实用新型 人工鱼巢 中间隔板 空腔 筒体 河岸 体内 层叠结构 空间分隔 前后错位 生态景观 岸坡 边壁 后腔 护岸 两阶 前腔 透空 消减 消能 成行 水体 敞开 植被 | ||
本实用新型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及采用该构件的护岸结构,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筒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前腔作为人工鱼巢靠近水体,人工鱼巢内部为空腔、上下口是敞开的、边壁上设有多个透空消能孔;后腔靠近岸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的生态护岸结构,该生态护岸结构采用阶梯层叠结构,每级台阶都是采用沿岸坡纵向成行设置的多个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构成的,上下相邻两阶台阶的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前后错位排列,在上的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退后1/4筒体直径。本实用新型在保护河岸的同时,兼具消减船行波及人工鱼巢功能,上部植被可为河岸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岸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及采用该构件的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建设生态友好的绿色航运基础设施中,需要优先采用生态影响较小的航道整治技术与施工工艺,积极推广生态友好型新材料、新结构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护岸是河道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域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纽带,传统护岸结构在保护河岸不被冲刷的同时,也阻断了水域-陆域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得滨岸生物栖息地丧失,动植物难以在此生存繁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水生生境。而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大型船舶船行波对河岸及对其他小型船舶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故急需一种既能营造栖息生境又能消减船行波,且结构简单、施工便捷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功能性、生态性和景观性三方面要求的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及采用该构件的护岸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内设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筒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前腔作为人工鱼巢靠近水体,所述人工鱼巢内部为空腔、上下口是敞开的、边壁上设有多个透空消能孔;后腔靠近岸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上述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的生态护岸结构,设置在护底结构上,该生态护岸结构采用阶梯层叠结构,每级台阶都是采用沿岸坡纵向成行设置的多个所述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构成的,上下相邻两阶台阶的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前后错位排列,在上的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退后1/4筒体直径,上下相邻两阶台阶的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左右错缝排列;在所述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的后腔内填充有压载种植土,在所述压载种植土上种植有亲水植被。
在所述压载种植土顶部设有生态囊或三维快速植生垫。
所述亲水植被为挺水植物或下垂型植物。
所述护底结构是采用雷诺护垫铺成的。
所述护底结构是采用抛石筑成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①采用圆筒结构,结构强度高。
②构件迎水面为半圆形,且设置透空消能孔,可有效散射和吸收船行波,减少船行波反射叠加。
③前腔为空腔,水淹没后腔体内形成静水区或缓流区,为水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大型鱼类可通过上下开口进入腔体,小型鱼类及其他小型水生物可通过消能孔进入腔体。
④后腔填充压载种植土,起到压载固定作用的同时,在表层种植挺水植物或下垂型植物,既营造了良好的河岸景观,又为前腔区域创造更好的水生生境。
⑤本实用新型采用圆筒式结构,结构简单,构件预制加工方便,现场施工便捷。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保护河岸的同时,兼具消减船行波及人工鱼巢功能,上部植被可为河岸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应用前景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1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河道堤坝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止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