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壳电池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8779.0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1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煌;张郁茹;程聪;王志鹏;吴丽俊;赵丹;李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模块 电芯 上端 开槽 侧板 铝排 柔性线路板 单体电芯 电芯极柱 方形开槽 铝壳电池 模组结构 上盖 超声波焊接 激光焊接 装配效率 缓冲棉 抗振性 隔热 端板 两排 模组 镍片 下端 穿过 | ||
一种铝壳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电芯小模块,电芯小模块由一个以上的单体电芯组成,单体电芯之间设置有隔热缓冲棉,电芯小模块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端板,电芯小模块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侧板上端设置有多个开槽;电芯小模块上端设置有载体,载体两侧设有与侧板开槽相对应的卡扣,载体上还开设有两排方形开槽;还包括与电芯小模块电芯极柱相对应多个铝排,铝排上端与柔性线路板上的镍片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铝排下端穿过载体上的方形开槽与电芯小模块电芯极柱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载体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开槽,柔性线路板上端设有上盖,上盖前后两侧设有与载体两侧开槽相对应的卡扣;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模组的抗振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壳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动力电池模块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可靠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随着国家政策对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能量密度电芯的开发成为趋势,而电芯的成组方式,尤其是铝壳电芯的模组成组方式的可靠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专门针对方形铝壳电池模组的集成技术研究较少,一些主流电池厂或车企有类似的模组设计,此类模组设计大多数应用在乘用车上。然而大多此类数模组为专用模组,通用性较差,模块化程度低,大大降低了其应用范围、增加了产品成本,体现不出铝壳电芯的优越性,因此开发出一款成组效率高、结构安全可靠、通用性高和模块化程度高的新型铝壳模组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铝壳电池模组结构,集成化设计提高模组的装配效率,又降低成本,同时有效提高了模组的抗振性和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壳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小模块,所述电芯小模块由一个以上的单体电芯组成,所述单体电芯之间设置有隔热缓冲棉,所述电芯小模块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端板,电芯小模块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板,所述端板与侧板通过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焊接固定,所述端板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三角形卡槽,所述端板上的三角形卡槽内安装有柔性线路板插座,所述侧板上端设置有多个开槽;所述电芯小模块上端设置有载体,所述载体两侧设有与侧板上开槽相对应的卡扣,所述侧板与载体通过卡扣连接固定,所述载体上还开设有与电芯小模块电芯极柱相对应的两排方形开槽,所述两排方形开槽中部还设有一个电解液导流通道;还包括与电芯小模块电芯极柱相对应多个铝排,所述铝排上端与柔性线路板上的镍片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铝排下端穿过载体上的方形开槽与电芯小模块电芯极柱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所述柔性线路板一端设有与柔性线路板插座相匹配的卡扣,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插座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所述载体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开槽,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前后两侧设有与载体两侧开槽相对应的卡扣,所述载体上的开槽与上盖上的卡扣相互卡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芯小模块由12个单体电芯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芯小模块与端板之间设置有端板塑料隔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端板的上端还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载体左右两端设置有与端板上端凹槽相互配合的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载体的凸台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槽,所述卡槽与输出极端子盖两端的卡扣相匹配,所述输出极端子盖与载体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铝排上一端设置有与柔性线路板上的镍片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铝排上还开设有与单体电芯的电芯极柱相对应的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载体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4个开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侧板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6个开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8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