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7256.4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7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山;李俊杰;顾长志;潘如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P5/08 | 分类号: | G01P5/08;G01P13/02 |
代理公司: | 11280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广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单元 压阻薄膜 电极 纳米级 本实用新型 气流传感器 悬空 承载 衬底 折边 等分圆周 对称分布 高灵敏度 灵敏度 传感 感测 支撑 分辨 平行 垂直 自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包括:4×N个气流传感单元(6),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气流传感单元(6)包括:支撑衬底(2);承载部(3),形成在所述支撑衬底(2)上;压阻薄膜(5),形成在所述承载部(3)上;电极(4),形成在所述压阻薄膜(5)上;所述承载部(3)、压阻薄膜(5)和电极(4)一起形成悬空的部分;所述悬空的部分具有自由的三边以及一个折边;所述电极(4)垂直于所述悬空的部分的折边平行地设置;所述气流传感单元(6)以等分圆周的方式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的高灵敏度;每个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单元曲向不同,感测气流灵敏度不同,能分辨气流方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
背景技术
准确风速风向信息能避免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遭受损失,能更好的为气象、海洋、环境、机场、港口、工农业及交通等领域提供安全保障。
当今社会上的风速风向均采用传统方法,风向采用风向标观察。风向标是测定风来向的设备。风向标基本上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於垂直轴上。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便会顺风转动,显示风向引。缺点是人类观察风向信息,无法自动传输风向信息。风速采用风车转动原理。测量风在1秒内移动的速度很难,但测量它在10 分钟内的移动速度相对简单。气象部门经常用风杯转动来测量风速。风杯转动一圈的距离是固定的,10分钟内转动的圈数可以通过中轴下部的计数器来记录,距离除以时间,就得出了风在每秒内移动的速度。缺点是只能算出平均风速,无法测量瞬时风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包括:4×N 个气流传感单元(6),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气流传感单元(6)包括:
支撑衬底(2);
承载部(3),形成在所述支撑衬底(2)上;
压阻薄膜(5),形成在所述承载部(3)上;
电极(4),形成在所述压阻薄膜(5)上;
所述承载部(3)、压阻薄膜(5)和电极(4)一起形成悬空的部分;所述悬空的部分具有自由的三边以及一个折边;
所述电极(4)垂直于所述悬空的部分的折边平行地设置;
所述气流传感单元(6)以等分圆周的方式对称分布。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中,所述支撑衬底为双面抛光的硅片和/或单面抛光硅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中,所述硅片的厚度大于300um,晶向为[100],电阻率小于100Ω·cm。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中,所述承载部由氮化硅薄膜和/或氧化硅薄膜构成。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中,所述压阻薄膜可以由具有压阻效应的薄膜构成,例如,石墨烯薄膜。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中,所述承载部的应力小于等于50MPa。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中,所述N个气流传感单元结构上相互分离并且具有不耦合信号。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级的气流传感器中,所述悬空的部分的形状为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7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空气流速的传感仪器
- 下一篇:一种电路板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