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砌块与填充混凝土砌块的U型石笼护坦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365404.9 申请日: 2019-03-21
公开(公告)号: CN210315404U 公开(公告)日: 2020-04-14
发明(设计)人: 孙志忠;周彬;朱钰;李强;张羽伟;徐广臣;张满银;王生新 申请(专利权)人: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主分类号: E02B3/14 分类号: E02B3/14
代理公司: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刘继春
地址: 730000 甘肃***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混凝土 砌块 填充 石笼
【说明书】:

一种混凝土砌块,它包括砌块本体,砌块本体中部为长方体,两侧端部均为二分之一圆柱体,砌块本体上部设有钢筋提手,砌块本体内部设有加强钢筋,钢筋提手与加强钢筋固定为一体。加强钢筋为两根,两根加强钢筋沿混凝土砌块长轴方向平行布设。一种填充混凝土砌块的U型石笼护坦,包括石笼;石笼为U型石笼,混凝土砌块填充于U型石笼内部,构成U型石笼护坦;U型石笼护坦由依次相接的首部防冲段、中部消力段与尾部防冲段构成。砌块本体的钢筋提手面朝上,砌块本体横竖交替布设在U型石笼内部;首部防冲段与尾部防冲段顶部标高一致,且与原河沟床面保持齐平。U型石笼护坦主要用于河沟床防冲与消能,具有较强的抗冲刷、抗变形性能,工程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砌块;还涉及一种采用混凝土砌块填充的U型石笼护坦,即填充混凝土砌块的U型石笼护坦。

背景技术

在水流长期冲刷作用下,河沟床持续下切,严重威胁下穿浅埋管道、光缆等工程的正常运行。为避免管道、光缆等地下设施埋深不足或局部出露,河沟床底部须布设防冲刷、下切及消能措施。

目前,河沟床底部防护工程一般采用地下防冲墙、过水面、浆砌石衬砌、抛石护坦、石笼等,在铁路、高速公路、油气管道等线路工程治理河沟道水毁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其中石笼护坦具有防冲、消能的多重功能,更具柔性特征;适用于冲刷较强、基础软弱的河沟床底部与岸坡防护,其抗变形、抗冻胀性能及消能效果良好,且施工简单、投资较低。工程实践中,石笼填充通常采用漂石或块石,粒径250mm~350mm,强度不小于MU20。漂石源于大型河沟道采石场,形状多样,磨圆度较高,质地坚硬;块石源于矿山采石场,多为花岗岩切割、破碎而成,外形大致方正,棱角分明,强度高。

漂石填充的石笼与块石填充的石笼对比发现:漂石石笼空隙率高于块石石笼空隙率,故前期消能效果略优,后期一旦空隙堵塞,消能效果反而下降;漂石石笼整体稳定性低于块石石笼稳定性,漂石磨圆度较高,表面在水浸润作用下,易滑动、滚动,导致石笼局部松弛、变形加剧,拉应力集中的区域易损坏。相比之下,块石石笼安放平稳,不易滑动;漂石对石笼的破坏性低于块石,块石棱角分明,施工不当易损坏石笼网面,而漂石外形圆滑,相互接触期间不易损伤石笼网面。总体上,漂石石笼与块石石笼各有优缺点,在工程中均普遍使用。

漂石与块石均属于天然石材,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其粒径与强度均满足石笼填料要求;故长期以来,漂石与块石的开采使用量居高不下。十九大之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开矿、采石、挖沙等工程活动。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沿线关闭了众多采石、采沙场,仅存留北山若干处,短期内导致漂石、块石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质量下降。为节省项目工程投资,确保工程质量,继续发挥石笼护坦防冲、消能的显著优势,进行漂石与块石的人工替代品研发势在必行。

目前,石笼护坦多采用平铺式与阶梯式,其中,阶梯式石笼护坦防冲、消能效果优于平铺式石笼护坦,但是,阶梯式石笼护坦工程投资高于平铺式石笼护坦。为提高平铺式石笼护坦防冲、消能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U型石笼护坦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砌块;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充混凝土砌块的U型石笼护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混凝土砌块,同时具备漂石与块石的优点,最终达到替代的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石笼护坦,兼顾消力池的功能,以增加其防冲、消力效果。本实用新型原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防冲、消能效果良好、工程造价较低,市场需求较大,环境效益显著。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第一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块本体,砌块本体中部为长方体,两侧端部均为二分之一圆柱体,砌块本体上部设有钢筋提手,砌块本体内部设有加强钢筋,钢筋提手与加强钢筋固定为一体。

混凝土砌块厚度20~30cm,其长度为厚度的1.5~2.0倍,宽度为厚度的1.0~1.5倍,两侧端部弧形半径为宽度的0.5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5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