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预热处理的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64849.5 | 申请日: | 2019-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4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茂清;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恒旺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1/00 | 分类号: | H05B1/00;H05B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渣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6 | 代理人: | 曾妮;陆思宇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预热 处理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预热处理的模具,包括底板、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支撑板、下模板、上模板、顶板、进气口、出气口、连通槽、加热棒、气泵、连接管、挡杆、第一固定扣和第一卡槽,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板,且下模板的顶部连接有上模板,上模板的顶部连接有顶板,底板顶部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器,底板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底板内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的两端分别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此模具不仅能够实现对模具的预热处理,而且能够持续保证模具处于恒温状态,便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使处于热状态下的模具快速进行冷却,能够有效地防止工作人员被烫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预热处理的模具。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模具,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将模具工作状态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模具不预热,一方面由于模具温度低很容易造成成型困难、粘膜、铸件裂纹等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温度变化太大,冷热应力很大,很容易造成模具损坏,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模具炸裂,因此需要对模具进行预热。
现有模具的预热处理通常直接通过设置一个对模具进行预热的装置,通过该预热装置对模具进行预热,该设置对模具的预热效果较差且预热不够均匀。
现有模具在进行使用后不能及时对模具进行冷却,其内部的温度过高不仅容易导致模具的损坏,而且不注意较容易烫伤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预热处理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预热处理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热处理的模具,包括底板、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支撑板、下模板、上模板、顶板、进气口、出气口、连通槽、加热棒、气泵、连接管、挡杆、第一固定扣和第一卡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板,且下模板的顶部连接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顶部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底板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底板内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两端分别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所述底板内等距固定连接有加热棒,所述底板内位于连通槽的外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与进气口连接,所述底板的侧壁对称转动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下模板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扣,所述第一固定扣卡接在第一卡槽内,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气泵、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挡杆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底板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扣,所述第二固定扣卡接在第二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挡杆的表面位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远离挡杆的一侧分别于进气口和出气口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通槽的整体呈螺旋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弹性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挡杆与第一固定扣脱离连接,转动挡杆使第二卡槽与第二固定扣连接,使挡杆将进气口和出气口阻挡住,使连通槽处于封闭状态,通过在底板内安装了加热棒,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棒工作,从而实现对模具的预热处理,通过将连通槽设置封闭状态,能够有效的防止模具内热量较快的散失,通过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加热棒加热的温度,将温度传感器设定一定值,当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设定的值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棒停止工作,该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对模具的预热处理,而且能够持续保证模具处于恒温状态,便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恒旺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恒旺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48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红外夜视的新型训练靶
- 下一篇:生物纳米曝气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