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高压气枪破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4032.8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6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阿漫;王诗平;张晓龙;崔璞;张帅;明付仁;刘云龙;刘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E02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 破冰 高压容器 计算机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充气电磁阀 水下航行体 高压气枪 破冰系统 室内高压 电磁阀 高压气 触发 极地 破冰船 压强 高压气释放 高压气体 海洋环境 经济效应 空气压缩 绿色环保 气体释放 实时控制 储能室 航行体 可重复 零污染 冰层 室内 海洋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高压气枪破冰系统,属于破冰技术领域,是应用于极地海洋破冰的一种水下高压气枪破冰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水下航行体、航行体支座、高压容器、充气电磁阀、储能室、触发电磁阀等。其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现场冰层情况,实时控制着高压气的输入、储能和高压气释放,调整储能室内高压气体的压强大小,通过充气电磁阀从高压容器向储能室内充入高压气体,由触发电磁阀将储能室内高压气体释放作用破冰,一次向高压容器内充入高压气,可进行多组破冰作业,本实用新型无需对破冰船和水下航行体进行更改,采用空气压缩,无污染,对极地海洋环境做到零污染,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经济效应较好,并且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高压气枪破冰系统,属于破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球两极地区富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和矿石资源,以及在南极附近海域中丰富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其勘探和科考研究成为科研调查的首要困难,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层融化,为开发两极资源以及极地科学考察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少国家都在南极极地建立多个科考站,为科学家及研究团队提供科学考察研究基地,科考站绝大多数建立在南极大陆沿海岸,为了方便科学考察船向科考站提供补给,包括实验物资以及食物等,然而科考站建立的地点越接近极地其科学考察价值越高,因此这就需要科学考察船的航线越接近极地,这就加强了科学考察船在极地航行的能力,即其破冰能力的强弱。
传统破冰船其自身排水量巨大,船头外壳一般应用不少于5厘米厚的钢板制成,内部结构采用密集的型钢构件支撑,破冰船在破冰作业时利用螺旋桨的力量和船头把冰层撞碎,如果冰层较厚,采用自身重力将冰层压碎,但如果冰层足够厚则传统破冰船的破冰方式就不足以达到破冰的应用了,对破冰船的自身以及船头钢板的材质和厚度提出较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在现有破冰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下航行器为载体的一种水下高压气枪破冰系统,旨在以高压气枪释放出高压气作用于水下冰层区域,使冰层直接破碎或产生大的裂纹,为现有破冰船提供一种辅助破冰方法,且适用于各种环境下不同厚度的冰层。本实用新型以高压空气作为驱动,无污染,经济性和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以水下航行器为载体的一种水下高压气枪破冰系统,旨在辅助现有极地破冰船的破冰任务,本实用新型无需对船体进行更改,破冰过程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无污染,应用范围广泛,可根据冰层厚度调整高压气的压强和航行体潜水深度,达到最佳的破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水下航下体、通过航行体支座设置在水下航行体上端的高压容器、设置在高压容器上端的顶座、设置在顶座上的顶座连接法兰、设置在顶座连接法兰上的充气电磁阀、与充气电磁阀连通的储能室、设置在储能室上端的储能室顶盖、设置在储能室顶盖上的触发电磁阀,储能室的侧面设置有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充气电磁阀、触发电磁阀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控制储能室内的高压气的输入、高压气储能、高压气的释放,并控制充气电磁阀和触发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顶座有三个,对应设置的顶座连接法兰、充气电磁阀、储能室、触发电磁阀、压力变送器均分别有三个。
2.所述航行体支座包括圆轴、设置在圆轴上下两端的上端面法兰盘和下端面法兰盘,在上端面法兰盘与圆轴之间、下端面法兰盘和圆周之间分别设置有三角肘板。
3.所述高压容器底部设置有高压容器底座,高压容器底座上设置有底座连接法兰,底座连接法兰和上端面法兰连接。
4.所述航行体支座有两个。
5.储能室与储能室顶盖之间、储能室与充气电磁阀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40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溺水游泳圈
- 下一篇:一种替代螺旋桨的自耦式船舶潜水泵喷推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