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6037.6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孙东生;杨智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M3/16 |
代理公司: | 11210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范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08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水 漏水传感器 实时数据监控 远程数据采集 本实用新型 采集模块 实时监测系统 实时数据监测 无线通信连接 远程监控终端 船舶管理 安全保障 漏水监测 人员检查 实时监测 数据网关 船用 船队 主机 船舶 管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若干舱底漏水传感器,若干所述舱底漏水传感器均连接漏水传感器采集模块,所述漏水传感器采集模块通过数据网关分别连接有漏水监测主机和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有远程监控终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现了舱底漏水情况的本地实时数据监控和远程实时数据监控,实现了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提高了船舶运行的安全保障,降低了人员检查舱底漏水的工作强度,同时实现了远程舱底漏水情况实时数据监测与管理,提高船队的船舶管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舱底漏水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船用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腐蚀等原因造成船底漏水,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就很容易产生事故,船体漏水造成的事故一直是造成船舶灭失、人员伤亡、货物损失的重要元凶。
目前阶段,大多是通过人工巡视的方式来对漏水情况进行监测的,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发现不及时,船舶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船用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系统,可实时自动化的监控舱底的漏水情况,提高了船舶运行的安全保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船用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若干舱底漏水传感器,若干所述舱底漏水传感器均连接漏水传感器采集模块,所述漏水传感器采集模块通过数据网关分别连接有漏水监测主机和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有远程监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监测主机包括电脑。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数据采集模块为SVR远程数据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数据采集模块通过4G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远程监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以太网连接有4G模块,所述4G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远程监控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监控终端包括智能手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舱底漏水情况的本地实时数据监控和远程实时数据监控,实现了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提高了船舶运行的安全保障,降低了人员检查舱底漏水的工作强度,同时实现了远程舱底漏水情况实时数据监测与管理,提高船队的船舶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船用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船用舱底漏水情况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若干舱底漏水传感器,若干所述舱底漏水传感器均连接漏水传感器采集模块,所述漏水传感器采集模块通过数据网关分别连接有漏水监测主机和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有远程监控终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漏水监测主机包括电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6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