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3881.3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0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孟运来;熊永学;马兴华;李鹏飞;李洋;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范赤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座 支模孔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料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料筒的下部被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捣棍贯穿,所述捣棍与底座支模孔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材料消耗少,制作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便于安装和拆除,提高施工效率;支模孔封堵充实、饱满、强度高,提高施工质量;节约原料,避免浪费,优化现场文明施工;普适性较强,可用于全线的无砟轨道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待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需对底座预留的支模孔进行封堵,要求孔内砂浆充实、饱满、强度高。传统的施工工艺是靠人工用手指向孔内封堵砂浆,现场施工中,因支模孔数量较多且深度较大,人工封堵十分不便,既容易封堵不饱满,又容易造成漏灰现象,污染施工现场,且施工速度较慢,长期封堵对工人的手指也有一定损伤。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对施工的各项要求都非常严格,因此,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以保证无砟轨道施工的整体质量。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性强、封堵质量良好等优点,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封堵,提高了支模孔砂浆封堵的施工质量,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无砟轨道施工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可靠保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料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料筒的下部被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捣棍贯穿,所述捣棍与底座支模孔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料筒由易拉罐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的纵切面形状为L形。
进一步地,所述料筒上开设有供所述捣棍穿过的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直径为22mm。
进一步地,所述捣棍的直径为18mm,所述捣棍的长度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料筒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捣棍由木棍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模孔为CRTSⅢ型板底座上的支模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材料消耗少,制作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便于安装和拆除,提高施工效率;支模孔封堵充实、饱满、强度高,提高施工质量;节约原料,避免浪费,优化现场文明施工;普适性较强,可用于全线的无砟轨道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座支模孔封堵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1、料筒;2、进料口;3、捣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3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蹬踏式开闭蹲便器盖板及一种蹬踏式开闭蹲便器
- 下一篇:部件松脱侦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