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板隔声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53467.2 | 申请日: | 2019-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7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肖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施朗龙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9/00 | 分类号: | E04B9/00;E04B1/86 |
| 代理公司: | 11724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永虔 |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声板 双道 抗震 减振垫 本实用新型 膨胀螺栓 减振板 隔声 围护墙 围护 噪音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板隔声结构,包括有顶板、双道隔声板组件、U型抗震卡、膨胀螺栓、围护墙、减振板;所述顶板下方30‑100mm处设有双道隔声板组件,该双道隔声板组件的端部设有U型抗震卡;所述U型抗震卡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围护墙上;所述双道隔声板组件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道隔声板、减振垫、第二道隔声板;所述减振垫设于第一道隔声板与第二道隔声板之间,相邻减振垫之间的距离为600‑1200mm;所述双道隔声板组件与U型抗震卡之间设有减振板;本实用新型顶板隔声结构有效隔绝了噪音的传递,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板隔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下楼层传来的振动声、电梯房曳引机的噪音等声音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顶板隔声结构,该顶板隔声结构有效隔绝了噪音的传递,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板隔声结构,包括有顶板、双道隔声板组件、U型抗震卡、膨胀螺栓、围护墙、减振板;所述顶板下方30-100mm处设有双道隔声板组件,该双道隔声板组件的端部设有U型抗震卡;所述U型抗震卡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围护墙上;所述双道隔声板组件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道隔声板、减振垫、第二道隔声板;所述减振垫设于第一道隔声板与第二道隔声板之间,相邻减振垫之间的距离为600-1200mm;所述双道隔声板组件与U型抗震卡之间设有减振板。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垫的厚度为20-5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道隔声板与第二道隔声板的厚度相同且均为20-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顶板隔声结构有效隔绝了噪音的传递,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顶板隔声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顶板,2为双道隔声板组件,21为第一道隔声板,22为减振垫,23为第二道隔声板,3为U型抗震卡,4为膨胀螺栓,5为围护墙,6为减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顶板隔声结构,包括有顶板1、双道隔声板组件2、U型抗震卡3、膨胀螺栓4、围护墙5、减振板6;所述顶板1下方50mm处设有双道隔声板组件2,该双道隔声板组件2的端部设有U型抗震卡3;所述U型抗震卡3通过膨胀螺栓4固定在围护墙5上;所述双道隔声板组件2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道隔声板21、减振垫22、第二道隔声板23;所述减振垫6设于第一道隔声板21与第二道隔声板23之间,相邻减振垫6之间的距离为750mm;所述双道隔声板组件2与U型抗震卡3之间设有减振板6。
具体实施时,所述减振垫22的厚度为20mm。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道隔声板21与第二道隔声板23的厚度相同且均为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施朗龙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施朗龙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3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