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接触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8788.3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管思阳;左军超;朱海荣;朱明媚;辛建科;吕伟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31005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接触 | ||
一种光纤接触件,涉及光无源元器件设计领域;包括陶瓷插芯、插芯尾座、O形圈、弹簧、环、固定夹、后座、压接套和固定套;插芯尾座套装在陶瓷插芯轴向尾端的外壁;后座的轴向前端套装在插芯尾座的外壁;固定夹套装在后座的轴向前端的外壁,位于后座与插芯尾座的对接处;压接套的轴向前端套装在后座轴向尾端的外壁;环套装在插芯尾座的外壁,位于固定夹和后座的轴向前端;O形圈套装在插芯尾座轴向前端的外壁;弹簧的轴向后端与环接触;固定套套装在插芯尾座和固定夹的外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光纤接触件加工、装配难度大,对接受力时易产生光纤微弯等问题;简化了光纤接触件固定结构,提高了光纤连接器安装、维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无源元器件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光纤接触件。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光系统中使用量最大的光无源元器件,连接器的性能对整条通信线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光纤接触件作为连接器中光传输的通道,其直接决定了连接器性能。现有的光纤接触件,由陶瓷插芯、法兰盘、弹簧、套筒、压接套组成。光缆的光纤穿过法兰盘与陶瓷插芯后端连接。固定该接触件的结构主要由前盖板、固定爪以及后盖板组成,前盖板与后盖板通过胶黏剂粘接起来,固定爪事先安装在每个接触件安装孔内。
上述的光纤接触件存在以下问题:(1)零件加工难度大。套筒4端部存在一U形开槽,这不仅需要增加零件工序,也增加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套筒零件属于薄壁件,开槽会影响尺寸精度,因此零件的加工效率均有影响。(2)接触件装配难度大。在现有技术中,套筒式从光纤接触件后向前装配的。为保证套筒、法兰盘、弹簧等零件形成一个整体,在套筒装配时需要将套筒端部卷边到法兰盘前端面;零件卷边是一个特种工艺过程,在卷边过程中很多参数不可控,可能会出现套筒径向、轴向和形位公差等尺寸无法精确控制,这是该光纤接触件装配难度所在。(3)光学性能的影响。由于光缆中芳纶以及外护套均通过压接套5与套筒4的尾部压接为一体,光纤接触件对接时,陶瓷插芯与法兰盘受力向后移动,内部的光纤在法兰盘尾部和套筒尾部压接部位之间易形成微弯,影响光学性能。(4)接触件固定结构装配复杂。接触件固定结构中前盖板6与后盖板7需要通过胶黏剂粘接起来,胶黏剂固化时间较长。固定爪的安装有方向性要求,存在错装的风险,在前盖板与后盖板粘结牢固后,无法进行返修。 (5)存在固定失效风险。接触件对接时受向后的压力作用,此时固定爪的卡爪前端处于悬空状态,应力过大会导致卡爪变形,存在固定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光纤接触件,解决了现有光纤接触件加工、装配难度大,对接受力时易产生光纤微弯等问题;简化了光纤接触件固定结构,提高了光纤连接器安装、维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光纤接触件,包括陶瓷插芯、插芯尾座、固定夹、后座、压接套和固定套;其中,陶瓷插芯为水平放置的竖直杆状结构;插芯尾座为中空套筒结构;插芯尾座套装在陶瓷插芯轴向尾端的外壁;后座为水平放置的中空套筒结构;后座的轴向前端套装在插芯尾座的外壁;固定夹为中空套筒结构;固定夹套装在后座的轴向前端的外壁,且位于后座与插芯尾座的对接处;压接套为中空套筒结构;压接套的轴向前端套装在后座轴向尾端的外壁;固定套套装在插芯尾座和固定夹的外壁。
在上述一种光纤接触件,还包括O形圈、弹簧和环;其中,环套装在插芯尾座的外壁,且位于固定夹和后座的轴向前端;O形圈套装在插芯尾座轴向前端的外壁;弹簧套装在插芯尾座的外壁;且弹簧的轴向前端与插芯尾座的外壁接触;弹簧的轴向后端与环接触;O形圈、弹簧和环位于插芯尾座外壁与固定套内壁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光纤接触件,所述插芯尾座轴向前端的外壁设置有沟槽;沟槽为环形凹槽;O形圈套装在沟槽中;插芯尾座轴向前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实现对弹簧的轴向前端的限位;插芯尾座轴向中部外壁设置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实现对环轴向位移的限位;插芯尾座轴向后端外壁设置有第一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8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瓣膜及其植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具式后加结构板快速连接结构